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要闻·广告
标题导航
|
母爱绵延
母亲的手
青衣
慈母泪
老娘无女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青衣
◎李新娟
在我年少时,小镇的戏楼上有个戏班子。因我家离戏楼仅有一墙之隔,顽皮的我时常会爬上戏楼看热闹,慢慢地我就和他们熟了起来。其中有位女子生得美,是戏班里的台柱子,主唱青衣,时间长了,大伙就以“青衣”取代了她的名字。
青衣幼年丧父,寡母拉扯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在青衣十岁时,母亲让她退了学,从小喜欢读书的她虽不情愿,可也无奈,只好哭着答应了母亲。一次,青衣和戏班班主偶然相遇。班主见她眉清目秀,身段不错,天生一副好嗓子,颇为惊叹,直夸青衣是一块唱戏的璞玉,可雕可琢,这匹奔跑在田野上的千里马终于遇见了伯乐!班主去她家中说服其母,并收她为关门弟子,那时她才刚满13岁。戏班里破了规矩,给她免了学费,每个月只要交点口粮就行。
戏楼宽敞的前台是他们练功之地,后台几间简陋的屋子稍作收拾便是宿舍,男女几十人分开以麦草铺地而睡。夏天受蚊虫叮咬之苦,漫长的冬日也只有一蜂窝煤炉子在宿舍间轮换取暖,他们的手脚经常被冻裂。于戏楼一角支起一口锅,再配置一些简单的灶具算是厨房了,每天伙食简单到仅可果腹而已。
他们每天要练习拉筋踢腿、劈叉下腰等基本功,稍有差池便会挨训,如若偷懒自然处罚也会加倍。班主肤色黝黑,不苟言笑,对人严苛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大伙都很惧怕他,背地里叫他“包无情”。有次排练时,青衣走神分心,偏了调,错了词,班主一顿训斥,举起手中的马鞭就打,疼得她眼泪直流却不敢哭出声来。
几年以后,戏班子在此扎稳了脚跟,演出不断,就正式命名为百花秦腔剧团,青衣也成了当地的名演。她常感怀师恩,感谢苦难,正是师傅的严厉与生活的磨难,给了她无尽的力量,也成就了她的今天。
青衣手中有个小本子,时常不离身,里面密密麻麻地抄着生字,记有词意,还有一些唱腔要点及戏曲知识等,我把它称之“青衣宝典”。她很好学,常常问我字词的拼音和含义,我也乐意讲与她听。我见她痴迷于戏曲,干脆就把字典送与她。她喜极而泣,还以烤红薯回赠我。
走了月亮来了太阳,日月尚且知劳作与休息,可青衣却不知疲倦日夜苦练。每天天不亮,我都会被熟悉地“咿、呀”之声叫醒,那是青衣在练习吊嗓。受她影响,我不再是母亲眼里那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了。每次家里做了好吃的,母亲总会让我叫来她,父亲回家买回的水果,我也不忘给她带些。
《游西湖》中李慧娘吹火的绝技青衣最为拿手,她不但能吹出各种形状,而且能吹出许多口。每次演出掌声不绝,曾引得十里八村的人都赶来观看,我们一众调皮娃娃很是好奇,爬上戏台个个瞪大眼睛,却看不出其中的名堂。后来青衣偷偷地告诉我,那是她口中含有松香包,用气吹动时,包中的粉末会飞向火把燃烧而腾起火焰。这看似简单,要练好却绝非易事,谁知她人前的风光饱含了多少辛酸的泪水!
班主年岁已高,逐渐将剧团交由青衣打理。就在这时,有人给青衣说了一门亲事,男方送来一大笔礼金。她的母亲赶紧跑到剧团告诉她,嘴里不停地夸男方家底殷实,过门后不愁吃穿,但青衣在剧团已有心爱之人,她对此婚事不为所动。
趁剧团休假时,青衣悄悄回来收拾东西。她端坐镜前,描眉画眼,施粉染唇,认真化了一番戏妆后,又缓慢穿上心爱的演出服,独自在空旷的戏楼上舞起来。她身姿摇曳,长长的水袖收放自如。台下没有一个观众,这是她一个人的清欢!
青衣给家里留下她的全部积蓄,一个人走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这些年来,只要想起青衣,我就不禁潸然泪下!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