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洋芋糍粑从救命口粮到解暑小吃
本报记者张琼
    洋芋糍粑张琼摄

  洋芋糍粑是太白人钟爱的解暑小吃,一窝石臼,一盆蒸好剥皮的“白花芋”或“神仙芋”,一个梨木槌,就能砸出一碗碗筋道的洋芋糍粑,再放上醋水和炒白菜,酸香可口,清凉消暑。太白人与洋芋糍粑的故事不少,如今这一太白风味小吃,过去还曾担任过山民救命口粮的角色。
  太白县黄柏塬镇核桃坪村武宗宽听父辈讲,清康熙年间关中大旱,土地都龟裂了,当时有歌儿传唱:“正月旱到九月半,水井池塘全枯干,死人又是一大片,十室九空断人烟……”但居住在深山里的黄柏塬人没有一个人饿死,这个救了人命的吃食就是洋芋糍粑。
  原来,在土豆丰收的好年份里,乡亲们把土豆收回来储存,但土豆容易长芽,变绿后就不能食用了。于是,山民动了动脑筋,将吃不完的土豆蒸熟,砸成洋芋糍粑,再把黏黏的糍粑一层层涂在房屋墙壁上。山里的房子多用木头搭建,糍粑轻轻一涂就粘在了墙上,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层白花花的衣服。这样,洋芋糍粑被自然风干,变成了干糍粑片儿,可以保存许久。灾荒年间,没有东西可吃时,人们就撕扯一些干糍粑片儿煮熟吃,不仅味道不错,而且十分饱腹耐饥。据说,在上世纪自然灾害时期,黄柏塬人也是用干糍粑片儿度过了饥荒,彼时,洋芋糍粑成了黄柏塬人的救命口粮。
  现在,黄柏塬人早已不需要在房子上涂洋芋糍粑,干糍粑片儿的故事也渐渐淹没在时间长河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洋芋糍粑回归吃食本身,成为一种山区特色小吃,吸引了许多外地人前来品尝。
  太白县咀头镇咀头街村的张明明曾向记者展示过制作洋芋糍粑的手艺,一碗洋芋糍粑看着简单,却格外耗费力气。晾凉去皮的蒸土豆被放在石臼里,用木槌不停地捶打,直至土豆变黏变筋道。土豆经过捶打后会像黏面条一样,黏在木槌上,抬起木槌需要用更大的力气,所以打糍粑的任务一般由男人来担当。几碗洋芋糍粑打下来,即使是壮汉也会汗流浃背。
  如今,太白洋芋糍粑卸去了救命口粮的身份,但当地人对洋芋糍粑的珍惜与喜爱之情并没有减退。如有客人来吃,一碗碗尽情吃,但最好不要剩,糟蹋或浪费会招人反感。因为,那一碗糍粑里包含着主人家的热情和力气,也提醒着人们粮食的珍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