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水润宝鸡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综合
第08版:专题
第09版:教育周刊
第10版:体育周刊
第11版:副刊•连载
第12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学业梦
我的珍藏
父爱的味道
妈妈回娘家
书信·电话·手机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的珍藏
吕述谦
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个包。它伴随着我搬了4次家,辗转了8个单位,历经40多年。家里许许多多的东西,每挪动一次,就要忍痛割爱舍弃一部分。但是,这个包我怎么也舍不得扔掉。
清点包里的物件:有粮票、饭票、布票、农业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合同、第一轮土地承包使用证、林权所有证、农业税交纳手册、农业税交纳收据、粮油定购通知书、化肥票……我视它们为宝贝。看起来不起眼的各类票证,它们清晰地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记录着时代车轮的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是一个时代的“身份证”。
改革开放初期,物资比较缺乏,许多日常的商品仍然计划供应,因而,继续沿用过去的办法,凭票证购物。在这一包票证中,化肥票证被我视为宝中之宝。因为它不仅记录着我,还有老家的父老乡亲,在那个时期的艰辛。老家在县城北面的台塬上,相距县城5公里。上县城的路,是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坡度最大处约有35度。在城里买点东西,要牛拉架子车才能运回去。村子隶属于文家坡公社,社址在村子西边,隔着一条深沟,与县城那条路相比,路况就更差了。一条小道,两人行走也要一前一后,搬运东西,只能肩扛担挑,翻过这条沟,还有一道岭,再下一公里的长坡,才能到达公社所在地。
化肥在那个时候是计划商品。县供销社按公社、村、户分配,分到户,要到指定地点去购买。我们村要到文家坡供销社去买。第一次票证发下来,我买了一袋,扛在肩上,开始起步,还能承受得住,走着走着,双腿发软,肩膀像有一座山压着,一步一步挪着,咬着牙总算扛回家。从那次以后,我再也不去买了,乡亲们也不去买了,发下来的票证,我把它保存至今。
斗转星移,时间过得真快。如今,随着建设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村子通向县城的道路修筑了宽阔的柏油大道,两边架设了节能路灯,还有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村间小巷也铺了水泥路,一座座民宅鳞次栉比、靓丽宽敞,村民们的生活殷实充裕。现在,人们购买农资再也不用伤脑筋了,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各种化肥,农忙时节也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割,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美好。正因如此,我们村成了县城的“后花园”,经常吸引人们来此赏景散心。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