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房子的故事
李崛
  我家的房屋,在父母手里盖过三次,算上爷爷那次建房,就四次了。新中国成立前,我家没有房子,据说是从山西大槐树迁来的。随着家族人口繁衍上百,分家后,曾祖父带全家到阳坡村南坡的地方,掘窑洞居住。新中国成立后,爷爷用大姑出嫁收的彩礼盖起了三间土坯房,这是祖辈盖的第一座房屋。三间房屋一明两暗,中间堆放了许多杂物,父亲和二姑、三姑、叔父住一间,伯父和子女住一间,爷爷奶奶住在连锅炕的窑洞里。直到1970年我出生,灶房照旧在土窑洞里,光线特别暗,天不下雨,一般都是在院子里吃饭。崖上的土渣、树叶和麻雀、斑鸠的粪便跌落到饭碗里是常有的事。碰到这种情况,我用筷子把杂物夹出,饭菜照样咽下肚。
  1982年,在外工作的父亲购买了工厂处理的旧门窗,父母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木料,盖起了全村第一家新式玻璃门窗的房子,一共有四间半。房子总算盖起来了,虽然没钱砌围墙,只做了一道篱笆,但是新装的玻璃窗户,阳光照射到屋内很亮堂,乡邻们来参观都说好,全家人心里也很高兴。
  不到十年时间,由于盖房时用的木料是湿的,三根木梁弯曲变形,每逢雨天,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这时,我家经济状况略有好转,为了修缮房屋,父母早早地备好了砖瓦、小椽、板条。1991年,原先的四间半房子全部揭顶重修,换了毁坏的木梁和全部小椽,另外还盖了三间房。这样,家里就有了七间半房子,我庆幸平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书房和卧室。1992年后,我家又硬化水泥院,加盖了牛棚、猪圈,砌了砖围墙。
  2000年左右,村里有人盖起了人字形的大梁房,还有人盖起了楼板房。我家的房子明显过时了,老鼠全跑到了没有盖砖房的人家,我只好将粮食放到了堂哥家。为了不受老鼠的侵扰,也为了实现多年的夙愿,2016年,父亲花了十多万元,在原庄基地上建起了砖混结构打着底梁的三间平房,四室一厅的结构,父母住一大间,虽然我和弟弟妹妹三人均已成家,却各有一间卧房。高大的院墙、红色的铁门和门楼很气派,汽车也进得去。新装的铝镁合金门窗加装了钢筋护栏。新建的厨房做了橱柜,还修了两间粮食仓库、一间储物间、一间卫生间。这样的房子和城里的单元房一样,甚至还要更好。母亲在院里栽种了葡萄、蔬菜和一些花卉,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现在,门口和通村道路全部用水泥硬化,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在夜里很明亮。农村这样的变化,过去想也不敢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