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结缘电视机
麻永炳
  跟电视机结缘是1989年。当时,我还在上小学五年级,我们整个村子就两家有电视机:一个是五叔家,一个是七爷家。七爷年龄大,怕吵,我们很少去,反倒是喜欢热闹的五叔招村里人喜欢。
  每到晚上,村里的孩子们基本上就集中到了五叔家。村里的大人也去,不过,大人们拿的是自家的活计,比如像母亲一般的妇女们以纳鞋底或是掐辫子为主,像父亲一般的男人们会把家里未干的活计带到五叔家,如剥小豆。而我们孩子们则不然,手里从不拿自家的活计,但手底下得帮着五叔家干活。当电视机在院子里打开的时候,精明的五婶会老早准备一地的玉米棒子,我呢,则会摆好板凳招呼小伙伴们帮忙动手。
  电视剧很精彩,我们一边剥玉米,一边比画,可开心了。那时的电视机很小,黑白的,十英寸左右吧,屁股上还竖着两根天线,只能收到陕西电视台和宝鸡电视台的节目。
  1996年的时候,我上了初中,我们家有了电视机,虽然也是黑白的,但是屏幕比五叔家的大了许多。这个时候,村里的很多人家里也都有了电视机。每到晚上,我与弟弟坐在电视机跟前,父亲跟母亲撂了很多玉米棒子让我们两个剥。
  我和弟弟喜欢看《西游记》,父亲和母亲则喜欢看《篱笆女人和狗》,为了不跟我们弟兄俩争抢,父母亲会到对面的小叔家去看。
  每天晚上,我与弟弟一边懒散地剥玉米,一边模仿着电视里的孙猴子的动作。等到第二天早上去学校的路上,大家一边骑自行车,一边闲侃昨晚看电视剧的感受,时不时地还会把手放到额头上,做一个孙悟空驾筋斗云的姿势。
  不过,这个时候我们看电视,已经不用机壳上竖着的天线了,而是在房顶上架一个外置天线,除了陕西台、宝鸡台,还能收到中央电视台与其他一些地方台。
  2005年的时候,我结婚,家里买了一台二十多英寸的电视机,彩色的,大屁股,还安上了接收锅,能收二十来个台。这种电视机可比原来的黑白电视机好看多了,在节目的选择性上也强了许多。
  每天晚上,父母不看他们房间里的黑白电视机,与我和妻子坐在一起看《神雕侠侣》,每看一集,父亲都会分析一番。那时,再不用赶活计剥玉米棒子了,因为地里改种了能赚钱的辣椒。
  2011年的时候,我在县城买了房,墙上挂起了超薄液晶电视机,五十英寸左右,比家里的大了好多,而这个时候,我已经丧失了对电视节目的控制权。我的儿子那时已五岁,他喜欢看《奥特曼》《喜羊羊与灰太狼》,我和妻子只能围着孩子转,虽然我们并不怎么喜欢看动画片,但看着儿子伸臂变身学着电视里的画面时,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电视机其实只是我们老百姓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它的发展历程映射出我们生活的幸福节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老百姓有钱了,物质上充裕了,精神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