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健康养生•广告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连载
第11版:文化
第12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远望北坡
旱塬开出花儿来
父亲说农事
结缘电视机
房子的故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远望北坡
王怀宇
初冬的寒风撕扯着路旁的树叶,行人缩起了脖子,加快了脚步。我站在宝鸡金台观下,不经意间望了一眼北坡,还是那么绿意盎然,心中便有股股暖流在涌动。北坡,这个宝鸡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早已悄悄刻入每一位宝鸡人的脑海中,凝结成一段意味深长的乡愁。
四十年前,我在金台区神武路小学上学,学校正好位于北坡。那时的北坡和现在完全是两个样,远远望去,杂乱的梯田,低矮破旧的土房,稀稀拉拉的树木,大片大片裸露的黄土。每到初冬时节,北坡一片荒凉,大风一起,黄土飞扬,小伙伴们整日灰头土脸的,放学回家要先站在屋门口,由家长或者哥哥姐姐将身上的黄土拍打干净,才能进门。生活在北坡的百姓,以搬离北坡到平地上居住为夙愿。
待我上了中学,仍没有离开北坡。我就读的金台中学地处北坡的人口密集处,这里虽说紧邻宽阔的公路,但是坡度较大,地势坑坑洼洼,经常见到当地人费尽力气地从坡下扛回生活用品。每逢秋雨连绵,此处的居民便提心吊胆,怕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每到植树节,政府就号召市民在北坡种树,我们学校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任务是种下5棵树苗。当时,解放军在北坡植树最多,只见一辆辆的军车,满载着两米多高的树苗和英姿飒爽的战士,伴随着铿锵嘹亮的军歌,从学校门前疾驰而过。见此情景,同学们很是兴奋,羡慕不已。
进入21世纪,北坡迎来了巨大变化——移民搬迁和绿化改造。
当新福园小区、金利苑小区等6个移民安置居住区以靓丽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搬迁户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几辈人的心愿至此成为现实。为防滑减灾而集中进行上万人的大规模搬迁,这在宝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陕西乃至全国也不多见。
搬迁后,一间间旧房被夷为平地,裸露的黄土披上了生命的绿装,林木茂盛,满目葱茏,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踱步其间,令人陶醉。
市区北坡,西起长寿沟,东经金台观,向北至柳沟,全长5.2公里;南始引渭渠,北到陵塬坡顶,总面积256公顷,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这里已经变成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成为宝鸡市区居民的后花园和天然氧吧,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
远望北坡,当冬日的阳光,从北坡慢慢滑过,温暖了这里的绿,也温暖了众人的心。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