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西秦视点
第06版:民政专刊
第07版:健康养生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父亲与车
全家福
从租民房到住高楼
我家的住房梦
通往县城的路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从租民房到住高楼
王红霞
1992年,我开始在位于宝鸡市区的一家企业上班。1998年,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之际,我们在厂区附近的农村租房成了家。那时我们夫妻每月工资加起来大概只有500元左右,25平方米的民房每月租金150元。房子在二楼,洗碗洗菜、上厕所要去一楼。晚上加班回来晚了,还得敲半天门,说一堆好话请房东开院门。每逢下雨,土路上一片泥泞,从家里走到厂区,泥水能甩上膝盖。
厂里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行集资建房,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又试行分房奖励。起初是把三分之一的旧房源拿出来,打破工龄限制,破格奖励骨干人员,后来奖励的比例逐年加大。1998年底,厂里给我们奖励了一间15平方米的旧房,虽然是建厂初期建成的旧房子,一个楼道里住四户,两家共用一个厨房,但我们已是同龄非厂子弟中最早一批住进家属区的外来户,我们感动得越发努力工作了起来。
2000年儿子出生时的家,已经是两室一厅68平方米的新房,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实现了在自己家洗澡的愿望。婆婆常年跟我们一起住,每到周末公公和小叔也会过来,常常是客厅沙发、阳台的折叠床都睡了人。我们住的是一梯三户中间的房子,客厅大门正对着上下楼梯,因为屋门常闭而使得屋里不通风,但我们全家依然满足而开心,并且以为从此再也不会搬家了。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时,没想到厂里又筹划要一次盖三栋高层住宅楼,并成本价出售给本厂职工,我们在符合购房条件之列。在家人的支持下,2010年我们搬进了位于十五楼三室两厅的房子。
于是,儿子有了一间独立的卧室,可以不受干扰地学习。而我,终于有了一组大书柜,让多年来的愿望成为现实。
现在厂里的年轻人,只要好好干,结婚成家时再也不用像我们当年那样租民房,一次次搬家,大多数都能直接在家属区落户。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暑假期间,我带着参加完高考的儿子,特意去二十年前我租住过的农村“忆苦思甜”。而映入眼帘的是,昔日逼仄的泥土路早已变成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一排排崭新亮堂的新楼房展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的角角落落。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