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西秦视点
第06版:民政专刊
第07版:健康养生
第08版:文学周刊
第09版:文学周刊
第10版:文学周刊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父亲与车
全家福
从租民房到住高楼
我家的住房梦
通往县城的路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全家福
陈亚利
前几天,侄儿结婚了,这是一个家庭的大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亲戚朋友纷纷拿起手机为我们一家人拍摄全家福。看着亲戚朋友从手机上发来的一张张幸福满满的全家福,我不由得想起过去一幕幕照全家福的往事。
我出生在陇县南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这里一出门就是大山,被当地人戏称“怀里抱座山,脊背背座山”,我的先辈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记得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也就是1978年秋天,那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既要照顾我们兄妹三个,还要照顾患病的爷爷,一家六口人过着举步维艰的日子。有一天,爷爷问:“我身体不好,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全家人照张相?”照相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爸爸还是答应了。
虽然不知道照相是干什么,但我还是盼望着这一天早日到来。终于,在不久的一个星期天,爸爸说全家要去县城照相,因为当时全县也就县城有两三家照相馆。
一大早,全家人换上各自最好的衣服,爸爸、哥哥的衣服上仍有小块补丁。出门全靠步行,爸爸拉着架子车,车上坐着爷爷,年纪最小的我,一会儿自己走,一会儿坐在架子车上,一路颠簸,一路前行。我不时仰着小脑袋问爸爸:“爸爸,这照相是干什么呀?”爸爸回答:“你好好学习,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我点点头。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县城。找了家照相馆,照相的人说要排队,看着前面的人,我心里很着急,想早点照相,看看照相到底是什么。终于,轮到我们照相了,我第一个冲进去,摄影师给我们排了座,然后把头钻进一个黑布遮着的箱子里看了看,探出头来对我们说了声“注意了”,只听“咔嚓”一声,然后他就说“好了,过几天来取照片”。就这样,我们家的第一张全家福就诞生了——一张黑白照。
第二张全家福是表哥给我们照的。那是1987年暑假的一天,表哥从外地回家探亲时带了一部照相机,要在家门口给我们照相留念。他告诉我们,这个是彩色胶片机,一个胶卷也就照20多张照片,不要浪费了。表哥让我们一家人聚齐坐好了,他调整着每个人,或低点头,或笑一笑。经过几番“演练”,表哥“咔嚓、咔嚓”按了两下快门,我们一家人的表情便定格在那一瞬间。照片洗出来后,或紧闭嘴巴或张着口,表情各不相同。但这次,我们没有跑很远的路,照片也有颜色了。这是我们家第一张彩色全家福。
1989年夏天,我考上了师范学校。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出于爱好,我报名参加了摄影小组,开始学习摄影知识和技巧。好多同学也都买了照相机,由于家里穷,我只能羡慕别人。
转眼间到了2007年,参加工作多年的我终于拥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照相机。那年大年初一,全家所有人都回家了,欢欢喜喜地过年。吃完饭,我提议照一张全家福,大家一致赞同。我拿出数码相机,叫来隔壁邻居帮忙拍摄。一下、两下……一口气拍了十多张,一边看,一边选,就这张:父亲满头银丝,母亲面容慈祥,父母周围的我们面带笑容。这是一张我认为完美无缺的全家福。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和飞速发展,照相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数码相机走入寻常百姓家,手机随手拍已经成为每个人的爱好。
如今,看着这一张张全家福:照片由黑白到彩色,由胶片到数码,图像越来越清晰,色彩越来越鲜艳,全面折射了百姓家的真实生活和喜人变化。一张张全家福就是一个个故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印记。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