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走路不看 绊倒了
本报记者 张琼

  “跑慢些,小心绊倒。”“前几天就要来看你,孙娃把我绊住了。”……宝鸡话把“摔倒”说成“绊倒”,把“耽搁”说成“绊住”。一个“绊”字,含有被某物挡住、拦住、缠住和跌倒等意思。
  6月24日,在我市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宋娟利说:“我当育儿嫂时照管过13个娃,几乎天天跟在小娃娃后头说‘慢慢跑,操心绊一下’‘耍货拾起来,别把娃绊倒’。小孩刚学走路时最容易摔跤,所以‘绊’字我常说常用。”
  其实,“绊”是一个颇为古雅的字,《说文解字》解释:“绊,马絷也”,大意指用来拴系马足的绳索。古人在诗文中也常用它,多用来表示羁绊、牵绊、缠住的意思。诗仙李白在《秋风词》里写道:“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写相思之苦对人心的牵绊。诗圣杜甫在《曲江二首》里也用到了“绊”:“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诗中“绊”也作羁绊、束缚来解读。
  在宝鸡方言里,表示摔、掼时也说“bàn”,常组词“bàn破”“bàn碗”“bàn烂”等,但这个“bàn”是否写作“绊”字存在争议,也有人认为写作“拌”,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有音无字的地道方言。宝鸡民间有俗语——“摘了打碗碗花,吃饭绊破碗。”打碗碗花是一种粉白色的野花,多长在庄稼地里或屋舍前后,小孩听说了打碗碗花和碗之间的神奇“魔法”,便想试探一下,摘了打碗碗花后,吃饭时小心翼翼地捧着饭碗,生怕将碗“绊破”,这里的“绊破”就是摔破的意思。宋娟利说:“还比如小两口吵架,妯娌去劝时会说‘咱有啥话好好说,摔碟子‘绊碗’可要不得,把碗‘绊破’咱还得花钱买不是?”

  本版插画 陈亮作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