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热点聚焦
第05版:新闻观察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话里带叠词 情深意更重
和和(huo huo)
仓仓
够够
卡卡(qia qia)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卡卡(qia qia)
毛丽娜
“不告诉他实情,心里总是卡卡的。”
“娃第一次去外地上学,我心里卡卡的,担心娃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
在宝鸡的大街小巷,这句带着浓郁乡音的话语,让“卡卡”(qiaqia)这个方言叠词,成为宝鸡人表达情感的生动注脚。作为宝鸡方言中形容“放心不下、心绪难安”的独特词语,“卡卡”早已融入百姓日常。
在宝鸡人的生活里,“卡卡”随处可见。陈仓区虢镇的张星星,前阵子因养的猫走失,心里总是卡卡的,逢人便打听下落;凤翔区的李阿姨拒绝了儿子要求举办生日宴的请求,等孩子开学走后,直言“心里卡卡的,觉得对娃管得太严了”;渭滨区新民路的李彩萍感慨道:“咱宝鸡人说话带‘卡卡’的,这里头装的都是掏心窝子的牵挂。”
在北京工作的千阳人吕大鹏直言,每次从老家回北京告别父母时,母亲站在村口送别的情景,让他一回想起就觉得心里卡卡的。
“卡卡”不仅藏着小家的温情,更体现着宝鸡人的邻里情谊。陈仓区贾村镇的强健回忆说:“从前麦收时节,谁家劳力不够,乡亲们心里都卡卡的,不等招呼就主动帮忙。”一句“卡卡”,道出了宝鸡人互帮互助的传统,质朴又温暖,串联起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让方言文化在日常交流中焕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如今,“卡卡”这个方言词语依然活跃在宝鸡人的生活中。“卡卡”声里,有父母的叮咛、对亲人的牵挂、邻里的关切和情谊,更有游子对故乡割不断的眷恋。这些大俗大雅的方言词语,正以最本真的方式,讲述着宝鸡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故事,让浓浓的乡愁在一句句叠词中绵延不绝。
本版插画 陈亮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