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热点聚焦
第05版:新闻观察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话里带叠词 情深意更重
和和(huo huo)
仓仓
够够
卡卡(qia qia)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和和(huo huo)
毛丽娜
“遗,遗,遗帕帕,和和(huohuo)地er在蕞(sui)娃伙的gou子后头,大伙不要言传……”这是宝鸡音乐人左东改编自儿歌《丢手绢》的宝鸡方言歌曲《遗帕帕》,让一句句带着叠词的乡音,乘着童声歌谣飘进千家万户。
在宝鸡方言里,“遗”表示“丢”,“和和”表示“轻轻”“缓缓”,“蕞娃伙”表示“小朋友”,“言传”表示“吭声”。宝鸡香榭里幼儿园大班的李老师说,随着宝鸡方言歌曲《遗帕帕》的传唱,孩子们在欢快的游戏中,不仅学会了地道的宝鸡方言,也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温度。“以前玩游戏只是单纯娱乐,现在孩子们边唱边玩边学,方言就像一颗种子,悄悄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李老师感慨道。
在表达慢一点、轻一点时,老一辈宝鸡人习惯说“和和地”。比如,家里买来新鱼缸,老人叮嘱孩子“和和抬,和和放”;小孙子睡得正香,老人提醒儿子“关门时和和地”;给盆栽做造型,老人说“树枝脆得很,要和和地弯,小心掰断了”。而在宝鸡方言歌曲《遗帕帕》里,用“和和”来表达丢手绢这个动作要做得悄无声息,再贴切不过。
“和和”的使用,常常带着一种特定的语调。前一个“和”(huo)音稍重,后一个“和”(huo)音轻且长,形成一种独有的韵律。这种音调本身就很轻柔、绵软,传递出一种安抚、温和的信号,它不单是说动作要慢要轻,更像是在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不着急、不慌乱、带着体贴的心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