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奶奶的味道
刘德翠
  小时候,端午在我心中是一顿丰盛的美食。每到端午前几天,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她早早地就去集市挑选新鲜的粽叶,那绿油油的粽叶,仿佛带着大自然的气息。回到家,奶奶把粽叶洗净,放在锅里煮软,然后泡上一盆晶莹的糯米,再准备上红枣、豆沙、咸蛋黄等馅料。
  包粽子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我总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包粽子。奶奶的手十分灵巧,她拿起两片粽叶,轻轻一卷,就成了一个漏斗状,接着往里面填上糯米和馅料,再用绳子一绑,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跃跃欲试,可粽子在我手里却总是不听话,不是漏米,就是包得歪歪扭扭。奶奶总是笑着鼓励我:“别着急,慢慢来,多包几个就会了。”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粽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煮粽子的时候,整个屋子都弥漫着浓浓的粽香。我守在锅边,眼巴巴地望着,不停地问奶奶:“什么时候能好啊?”奶奶说:“快了快了,小馋猫。”好不容易等到粽子出锅,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顾不上烫,就剥开粽叶,咬上一口。那软糯的糯米、香甜的馅料,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吃粽子,端午还有插艾草的习俗。端午那天一大早,爷爷就会去田间地头割上一把艾草,插在门楣上。爷爷说,艾草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我好奇地问爷爷:“这艾草真的有这么神奇吗?”爷爷笑着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也是一种美好的寓意。”看着那翠绿的艾草,闻着它独特的清香,我仿佛感受到了老祖宗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祝福。
  随着年龄增长,我对端午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美食和习俗上。我渐渐明白,端午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
  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在城市里生活。每到端午,虽然也能买到各种各样的粽子,但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想,少的是奶奶包的粽子的味道,是爷爷插在门楣上的艾草的清香,是家乡那浓浓的端午氛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