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5版:热点聚焦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夏收记忆
麦熟高冈
麦田私语
晒饭
奶奶的味道
糖果屋的旧时光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晒饭
龚惠强
那年月,我们家人多而挣工分的少,一直是生产队的“透支户”。到了年底,小伙伴们在父母的带领下上街买新衣服,一副欢天喜地的模样,而我们却望着父亲大气也不敢出。身为队长的父亲黑着脸,常在此时称要到仓库值班,用这种托词躲避我们。
午饭时分,村中大人们常常端着饭碗,走出家门,与左邻右舍或坐在河滩头一字排开,或围坐在一个石板台阶上,一边吃饭,一边聊家长里短。父亲同样端饭碗出了门,不同的是他走村串户,要在这个时候根据农活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布置下午的活计,待全村转下来,一顿饭也差不多结束了。
天真无邪的童年,常有着纯朴原始的好奇。村上的孩子们,也都端着饭碗,像一群欢快的小鸟,穿梭在大人中间,时而凑到这个碗前,时而跑到那个碗边,好奇地瞧瞧别人碗里的饭菜,再让大家看自己碗里的饭菜,比较比较,用现在时尚的话讲就是晒饭。其中有的还会在别人碗里偷偷夹一筷头自己喜欢的菜,惹得人们一阵欢笑;有时也会围住一群蚂蚁,撒出一些饭粒,逗蚂蚁玩儿。
对伙伴们的这种乐趣,我们兄妹三人可享受不到。不知什么原因,父亲称端着碗乱跑吃饭对身体不好,硬是不允许我们出门。我们虽然噘嘴斗气,但看着父亲阴沉的脸色,无奈只能听从。终于在一次夜里,听见父亲和母亲在窃窃私语,说家贫,每餐总是一个咸菜,如果小孩端饭碗出去,怕遭邻家小孩笑话,伤了自尊心。
后来,分田到户,父亲在种好自家地的同时,还买了种植养殖的书,摸索着养起了鸡鸭。一年过去,我们家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餐桌自然丰盛多了。村里人端碗出门吃饭的习惯依然没变,看着同龄人有说有笑的样子,我心中直发痒。终于有一天,我盛了一碗饭,饭上堆满了菜,躲过低头干活的父亲,偷偷端着溜出了门。不料我刚加入晒饭的群体,就被父亲揪了回来:“谁让你端饭碗出去了?”我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又不吃咸菜了,你怕什么?”父亲听了一愣,说:“生活是比过去好一些,但你们也不能骄傲,让别人家孩子感到自卑……”
斗转星移,随着城市化建设推进,村子列入拆迁规划,我们全家搬到镇上,我也有了一份工作。城镇的节奏、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乡村明显有别。点快餐、外卖成为生活常态,每当看着有人拎着外卖匆匆赶路,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家乡晒饭的画面。
如今,家乡晒饭的场景已渐行渐远,但它承载的那份邻里温情与纯真岁月却永远留在我心底。它让我懂得,无论生活如何变化,那些简单质朴的快乐和对生活的热爱永远不会褪色。我也从父亲当年两度禁止我们晒饭的行为中,读懂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与对他人的尊重。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