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打弹球的童年
陈喜军
  弹球就是玻璃球,现在多出现在跳棋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弹球是小学生的最爱,一帮小孩成天趴在地上没日没夜地玩,就像现在小孩痴迷手机、电子游戏一样,这可是风靡了好几代人的城乡游戏。
  弹球玩法简单,只需把弹球夹在大拇指和食指指尖,中指在下面轻轻一垫,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手腕内转下压,弹球在手中蓄势待发,如拉满的弓、下山的虎,气势汹汹。手法高明者,眯眼就能进洞、悬腕就能把对方的玻璃球弹出丈外,如同斯诺克高手打台球一样,对角度、力度、方向的把握极佳,站立坐蹲皆可,气定神闲间,就把对方的玻璃球赢进口袋。
  对于我们这些刚玩弹球的小孩来说,悬腕的角度和力度不好掌握,只好把弹球放在食指指节处,手虚握着,用大拇指把弹球从手中挤出去,这套动作被我们形象地称为“挤虱”。
  有人站着蹲着就能轻松出手,而我在地上爬来爬去,歪戴着帽子,头贴着地面,不停地左瞄右瞅,稍有不慎,就成了对方手中的一盘菜。一局下来,我跪在地上左爬右爬,手脚并用,裤子、胳膊肘到处都是土。
  为了提高技术,在上学放学路上,在路边干涸的水渠里,我和小伙伴抓紧时间,边走边练,经常是“弹指神功”没练成,手指甲被玻璃球磨得火辣辣地痛,浑身上下脏兮兮的。
  玩弹球最开心的是赢球。两人或多人对阵时,被同一人弹开三次,且每次弹开的距离三拃以上者,得输对方一个玻璃球。本来被弹开三次才输球一个,但有时往往刚弹开一次就上课了,赢者硬要,输者忍痛割爱,手起砖落,“咣咣咣”硬生生地从玻璃球上砸下一块交差。剩下的那部分半圆不方,还能继续玩,直到把一个透明的玻璃球玩得暗无光泽、伤痕累累,进洞时晃晃悠悠。有的同学买不起玻璃球,就把家中架子车上废弃的轴承砸开,拿着黄豆大小的钢珠玩。
  玩弹球最怕的是猛一抬头,家长正用恶狠狠的眼神剜着,我们急忙爬起来,甩袖拍膝迅速拍打干净身上的土。家长怒气冲冲地拧着耳朵拎着我们,痛得人龇牙咧嘴,一路杀猪般号叫着,家长边拧耳朵边上劲,咬牙切齿地骂。
  那时物质贫乏,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那时信息闭塞,但幸福好像来得很容易,一颗小小的弹球,就是幸福童年的象征。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