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夏风吹过火车站
赵红霞
  初夏,春日的喧嚣已褪去,浅浅的风轻轻地吹过小城火车站,清新、凉爽、温煦、柔软。
  清晨,我在火车站为友人送行。立在进站口,看车辆来来往往,旅客脚步匆匆,我们依依惜别。等她的背影渐行渐远,我才带着些许伤感挥别,转身来到火车站前的吉祥广场。记不清有多久没有来过这里了,时尚大气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布局,令我心生欢喜;湛蓝的天、翠绿的草、鹅黄色的花儿,五彩缤纷;憨态可掬的象尊、高大华丽的灯饰、红色的韶山7C型电力火车头仿若披上了晨光,雄伟、肃穆、安谧、温馨。
  我惊喜地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低眉浅笑间,广场中心的一座喷泉映入眼帘。据说,喷泉是以出土于眉县的西周青铜器国宝——逨盘的形状设计的,有着浓厚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池中央的两只大象,长长的鼻子里喷射出弧形的水雾,如孩童在戏水。走在泉边,微风吹过,沁人心脾。那对大象可不简单,是以出土于渭滨区茹家庄的青铜器——象尊为原型同比例放大制成的,它们似一对鹣鲽情深的伉俪,又像一对缠缠绵绵的情侣,呆萌可爱,栩栩如生,为宁静的广场平添了灵动和韵味。
  沿着广场的台阶或乘电梯而下,是诗情画意的下层广场。花坛里的两棵迎客松,苍翠葱郁、生机勃勃,既代表着热情好客的宝鸡人,又象征着悠久古老却活力四射的古陈仓。矗立在广场上的红色火车头亮眼惊艳,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拍照的新景观。站在这里,我浮想联翩,恍惚间又忆起了当年……
  小城火车站是时光的容器,也是我们这代人青春的见证。那时候火车站的人流量很大,广场很小,坐火车外出的人不多,从外地来这的人不少。老宝鸡人安逸于关中大地的物阜年丰,漂泊在外的游子并不多,很多人一辈子就生活在小山村里,几乎没出过远门。
  1984年,17岁的我考上了省城西安的一所大学。不惑之年的父亲陪我去报到,那是我们父女俩平生第一次到宝鸡火车站坐火车。我紧紧地拉着父亲的手,一路小跑着,随人流上了车。坐在椅子上,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小心翼翼地看着车上的旅客、列车员,心里甭提多高兴、多紧张了。1994年,单位安排我去北京学习。得知消息后,我一个人偷偷地乐了好几天。记得那天晚上,我从宝鸡火车站坐上直达北京的列车后,激动万分,难以入眠,我躺在上层狭小的卧铺,睁着眼睛直到天亮。学习间隙,我去了天安门、万里长城、颐和园,那些场景、那份情怀,点点滴滴、丝丝缕缕,至今镌刻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我一路悠闲地走着看着,欣赏这座城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夏风拂过,白云悠悠,秦峰巍巍,联盟大桥别岸连天色,石鼓阁高耸云端,青铜器博物院气势恢宏。明媚的晨光下,渭水潺潺,波光潋滟,小城恰似一幅画卷,美轮美奂,芳菲醉人。
  来吧,朋友,这里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这里物华天宝、盛名远扬;这里是周秦文化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和根脉城市之一。
  走吧,朋友,从宝鸡火车站启航,你一定会抵达一个色彩斑斓的终点,拥抱一个璀璨多姿的世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