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敬天惜物勤劳作
毛丽娜

  “厌厌其苗,绵绵其麃(biāo)。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在《诗经·周颂·载芟(shān)》中,这几句传唱三千多年的诗句,描绘的是谷物生长整齐茂密、收割时人群熙攘、粮食堆积如山的景象,不仅是先民对农耕文明的赞歌,更勾勒出周原大地“以农立本”的基因。
  笔者了解到,岐山周原博物馆就有不少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周原遗址出土的大量甲骨和青铜器中,甲骨文和铭文中多次出现“禾”“麦”“稷”等字样,与《诗经》里的农耕描写相互印证。比如甲骨上的“受禾”刻辞,记录的就是谷物的丰收,而《载芟》等诗篇,也是当时周王祭祀社稷的乐歌。
  在岐山县凤鸣镇的田间地头,至今仍保留着“观禾”的民俗。我市诗人、文化学者武岐省说,村里的老人会带着孩童来到田间地头讲古:“你看地里的庄稼、蔬菜、水果,就像《诗经》里说的‘绵绵其麃’,这是勤劳给咱的回报。”这种对农作物的敬重,早已融入当地农耕文化的血脉。西府民间流传的“打谷调”山歌,旋律中仍能听出《诗经》四言诗的节奏,歌词里“麦垛堆成山,谷囤压弯梁”的唱词,恰似对“有实其积,万亿及秭”的现代诠释。
  “《诗经》中的农耕之美,不仅是产量的丰饶,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武岐省说,“西周时期的‘籍田礼’,天子亲耕以示重农,这种传统在《诗经》中多有记载。”
  如今,正值龙口夺食时节,从西周青铜农具到现代农业的科技赋能,《载芟》的遗韵,闪烁着先民“敬天惜物”的农耕智慧。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