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颗粒归仓广积粮
本报记者 祝嘉

  “曾孙之稼,如茨(cí)如梁。曾孙之庾,如坻(chí)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诗经·小雅·甫田》是一首记述周人辛勤耕作、企盼丰收的乐歌。重农,反映在周人的诗作里,也镌刻在周人的骨子里。
  芒种时节,是农人们最辛苦而又最欣慰的日子。千百年来,概莫能外。早在三千多年前,周人就是在宝鸡周原的沃土上播种、耕耘、收获,依靠农业逐渐站稳脚跟,最终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甫田》一诗描写了田地的广阔、庄稼的茂盛、粮食的丰收、农夫的劳动等情景,特别是周王亲自来到田间巡视,看到此情此景,一改往日的威严,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诗中“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形象地描绘出周王土地上的粮食堆得像房子、小山一样高还堆不下,需要更多的仓库来贮存。
  这些天,陈仓区慕仪镇齐西村新农人齐叶叶、齐昆姐弟,正忙着抢收本村及周边村子农田里的麦子。齐叶叶说,从5月26日起,村上就陆续开始夏收了,相比往年提前了三四天,将持续到6月10日左右。就在姐弟俩小时候,村上还是靠人工收割,而现在,他们新购置的收割机,每天能收割300多亩。
  尽管生产效率提高了,但农人对粮食的重视和珍惜一直未变——《甫田》里,周人丰年储备粮食,以供歉年所用;齐叶叶、齐昆姐弟俩的合作社里,轰鸣的机械用新的方式阐释着“颗粒归仓”的古老愿景。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