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题
标题导航
|
婆婆的拐杖声
被返聘的保姆
回家
四季流转的母爱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婆婆的拐杖声
高凤香
早晨,婆婆的拐杖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她从北面房间走出来,噔噔噔的,拐向西去,走过厨房,走进卫生间。
我醒来了,但不想起床,躺在床上冥思,梳理一下当天要做的事儿。婆婆的拐杖声比闹钟灵验。闹钟响了,我还可以摁掉再睡会儿,而拐杖敲击地板砖的声音传到我房间,我就躺不住了。
婆婆是去年冬季做了腿根骨裂手术后来我家的。出院时,先住到小姑子家,躺了一个月。到我家时,婆婆靠着助行器在房间与客厅的通道慢慢挪动。起初,她走一步顿一下,动过手术的腿被带着往前挪一步,就像根木棍,打不了弯,只能直直地往前移。我跟在旁边,防着她再次摔倒。
婆婆怕动,做过手术就更不想动,除过吃饭要挪到饭桌跟前,其余时间,要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要么回到床上睡觉。百日后,婆婆放下助行器,拄着四角拐杖试着行走。她一手拄拐杖,一手抓住我的胳膊,一摇一晃地走。婆婆体重八十斤,恐怕大部分都是骨头的重量,她几乎是靠着我的身体行走,我却感觉不到她依靠的沉重。
走了几步,婆婆抹一把头上的汗,喘着气,很累很累的样子,我便扶她坐到床沿缓口气再走。婆婆说,老了,真是不中用了,走个路都挪不动!说话时,语气里咕嘟着身不由己的感叹。
婆婆回忆往事,缓缓说道:“我儿他爷生前有一根枣木拐棍,那拐棍手把儿被雕琢成龙头模样,上面还刻着一只鸟。拐棍是你公公从西安特意买的,你公公给他爸说,上面刻的鸟是斑鸠,斑鸠吃食不会噎着,这是提醒他吃饭要细嚼慢咽。拐棍呈枣红色,每天晚上,我儿他爷睡下后,你公公都会取来一块油布,将拐棍上上下下仔细擦拭一遍。到了第二天,我儿他爷到露天院子里一看,拐棍被擦得锃亮,能清晰地映出他那花白的胡须。我儿他爷平日里行走,拐棍从不离手,手把儿都被磨得光滑发亮。后来,去世下葬时,陪伴了他多年的那根拐棍,也一同随他长眠地下了。”
婆婆端起水杯,嘘嘘地吹着气,抿了一口,继续说:“我儿他爷走了,你公公给自己买了个拐棍。那一年你公公身体还好,按说不用拄拐。他忙了不拄,闲了拄着尽往埋他爸的南塬下跑。有次我从街里回来路过,看见你公公用拐棍戳他爸坟上的杂草。你公公爱看书。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他就开讲了,娃们围了一圈听。你公公这人,人越多他越有劲,说起来就没个完。他说这拐棍有学问。孔圣人坐席结束,都要让拄拐的老人先走,然后自己才离开。拐棍还有个叫法——‘扶老’,一听就是年龄大的人才用。你公公说,古代的人五十岁拄拐;现在的人,有些八十都不用。我要不是这受伤的脚,也不用拐。我身体没有啥病,就是这脚把人害的,早早就拄上了拐。”
婆婆拿起小姑子给她新买的拐杖指给我说,这是铝合金的,拄着轻。中间钻了十个孔,能调高低。我一看,设计的确精巧。
婆婆个头低,螺丝卡在第三个孔眼,她拄着走路顺手。七十岁那年,婆婆不只脚出了问题,腿也得了骨增生,疼得走路一瘸一拐的。公公伐地头的杨树,砍下一树枝,刮得光溜溜的,还装个兔头手把儿。她就有了第一根拐杖。
公公手巧,做过镜架,打过木柜,凡是农家的木活儿,没有他不能做的。只要看过一眼,他就能动手做出个原样来。公公给婆婆做过三根木拐棍,手把的形状都不一样,但每根上面都刻只斑鸠。
我问婆婆那三根拐棍放哪里了,她说,跟着你公公埋坟地了,都被拄得下端开了“花”。公公还用铁丝扎过几圈。后来连铁丝都磨断了。婆婆说着,抿着嘴笑出了声。
我仿佛从婆婆的眼里看到了公公在老家院子忙来忙去的身影。
我回到书房继续看书,婆婆的拐杖声又响起来了。噔噔噔的节奏明显比她刚拄上时强烈了,振动的频率也提高了。拐杖声停在她的房间,半天不见动静,我走进去看时,婆婆平躺着,扯起了鼾声。
相处半年,我能凭借婆婆的拐杖声判断她的去向,听出她的情绪波动,还能觉察出她的身体状态。她急着去卫生间,拐杖声就像夏天的雨,浊重且匆忙;睡足了精神,拐杖声一步一点,缓慢轻柔。这时,她会提个水杯,摇摇晃晃去厨房烧水。深更半夜,她拄着拐杖,急匆匆出房门,我就知道她吃坏了肚子,赶快起床给她找药。她却不要,回到房间继续睡觉。第二天,她又满面喜色地拄着拐杖出来。但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她的拐杖。
古人用杖很有讲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说明不同的场合用杖的年龄不同。杖在这里是身份的象征。现在,谁都可以用拐杖了。婆婆是农村妇女,没有显赫的身份和地位,但她拄根拐杖,足以让九十年的岁月在脚底下生出莲花,生出对公公藕丝一样的怀念。
上午九点,噔噔噔的拐杖声从沙发移动到北面的房间,我知道婆婆又去睡觉了。我走进去看,铮亮的拐杖靠在床头柜上,她醒来一伸手就能拿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