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科技创新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宝鸡话文绉绉
扔不说“扔”,说“撂”
捡不说“捡”,说“拾”
丢不说“丢”,说“遗”
找不说“找”,说“寻”(xin)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扔不说“扔”,说“撂”
本报记者 罗琴
“豆豆,你怎么一回家就把书包撂床上去了?赶紧去把明天要用的书整理好,把书包放书桌上去。”刚过完“五一”,从岐山县赶到市区帮忙带孙子的张彩霞老人,看小孙子喜欢乱扔东西,忍不住开启了“唠叨模式”。在宝鸡方言里,人们习惯把“扔”这个动作说成“撂”。
我市退休教师张亚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撂”在西府方言中,更着重凸显动作的随意性和快速性,带着一种干脆利落、不假思索就把东西抛下的意味。虽说与普通话中“扔”的部分语义相近,但在语义的侧重点上,二者还是存在细微差别。
就拿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把桌子上的废纸撂到垃圾桶里去”,这里用“撂”字,就精准地体现出随手丢弃的状态,仿佛是顺手一抛,动作随意又自然。在宝鸡农村地区,人们劳作结束后,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把锄头撂到墙角去。”一个“撂”字,将人们在辛苦劳作后那种随意、放松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随手把农具往墙角一放,便算是结束了这一天的劳作。
在西府人的方言里,“撂挑子”也是个常见的词语。比如,“这娃脾气倔得很,说不干就直接撂挑子走人咧”。这句话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孩子因为任性,放弃手头的工作,不管不顾地离开的场景,凸显出其半途而废、不负责任的态度。在西府人的观念里,“撂挑子”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成熟、不可靠的表现。
从发音的角度来看,“撂”这个字的发音干脆利落,与宝鸡方言简洁明快的发音特点高度契合。同时,这种干脆的发音也与西府人直爽的性格相得益彰。西府人说话直来直去,不绕弯子,就像“撂”这个字的发音一样,简洁而有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语言与地域文化、人物性格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