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新闻观察
第06版:健康养生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一个字更地道
叠 达到
趄 倚靠
偎 蹭着
着 碰上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叠 达到
本报记者 祝嘉
“我劝你们冷静点吧,今儿给报个书法,明儿给报个编程,娃还没开学,兴趣班先‘叠’下四五个……”前些天,市民王高文对儿子儿媳这样说。他所说的“叠”是宝鸡方言,常用于表示“多到”“达到”等意思。
在王高文看来,盲目给孩子报兴趣班,花钱都是小事,关键占用了孩子大量的运动、玩耍时间。此外,孩子对这些兴趣班也不一定有兴趣。所以,他劝儿子儿媳说“兴趣班先叠下四五个”,意思是给孩子报的兴趣班就多达四五个。
“叠”字的本义是指物体一层又一层地堆积,是动词,如“堆叠”“重叠”“把书叠放在桌上”,其中的“叠”都为此义;引申为用折的方式减小长度或面积,仍是动词,如“叠衣服”“叠被子”。由此,又引申出副词和量词词性,如:副词“叠次”,表示多次;量词“一叠”,表示一沓。宝鸡方言“叠”就由其量词词性词义衍生,表示“多到”“达到”等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宝鸡人一般只在表示“通常不该这么多,实际却有这么多”的时候使用“叠”字,例如:“我媳妇跑步没几天,跑鞋先叠下四双。”“他家那阔气程度,光保姆就叠了三个。”“这两天来景区的人少多啦,你没见过年时,一天能叠十万人。”
“80后”市民张婷对“叠”字很有感情,她说:“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让我上讲台演讲,我顺口说了句:‘白居易一生创作无数,仅流传至今的作品就叠2899首。’同学们都笑我说话土,老师却说我这个‘叠’字用得非常好,突出了白居易超越常人的创作成就。我非常感激老师替我解围,也深深为我们丰富多彩的宝鸡方言而骄傲。”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