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难忘的擀面皮
王连想
  几个月前,话剧《面皮》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兴奋之余,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大半年没吃到宝鸡的擀面皮了。
  宝鸡的特色小吃不胜枚举,什么文王锅盔、西府醋粉、宝鸡茶酥、西府扯面等等,其中,最接地气且名气最大的当数擀面皮了。
  宝鸡擀面皮以“白、薄、光、软、筋、香”而闻名,据说是从唐代的冷淘面演变而来的,筋道又柔软,香辣而可口,就成为名小吃。
  2008年,我在宝鸡文理学院读书的时候,吃得最多的小吃就数擀面皮了。尤其是晚上,从画室出来,又跑了几公里,肚子早已空空如也。
  那时候,学校食堂外围被隔出了许多房间,天一黑,这里就成了夜食者的好去处。我们在满天星辰下排队等候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美食。小窗口前方的空地上支着几张简易的桌子,遮阳伞下,男男女女坐在座位上,大快朵颐起来。窗内白炽灯的光晕下,经营者把一份份码好的擀面皮倒进小铝盆,然后用夹子夹些用水焯好的菠菜叶、黄豆芽,再弄些黄瓜丝同切好的小块面筋一起放入盆中,然后熟练地加入食盐、香醋、蒜汁,最后再淋上一勺油泼辣子搅拌均匀,一碗鲜香可口的擀面皮就拌好了。
  大伙儿有在窗口外的桌椅上直接吃的,也有带回宿舍慢慢品味的。而我们,常常拎着袋子跑到操场的看台上一坐,看着夜色下操场活力满满的锻炼人群,自顾自地吃起来。
  我吃过很多地方的面皮,唯独对宝鸡的情有独钟,因为它在做法上与其他地方很不同。
  宝鸡的面皮之所以被称为擀面皮,其实秘诀就在于“擀”。往往要头一天就和好面团,然后用清水洗去面筋,最后保留浓稠的面水。等待面水发酵后,就将其舀入热锅中搅动,直至糊化,并在锅内揉搅成团,趁热拿到砧板上擀制成厚薄均匀的薄片,然后就可以上锅蒸熟了。
  擀面皮的配菜似乎也没有一样是多余的。面筋筋道有弹力,黄瓜清脆又爽口,而黄豆芽则很有嚼劲,咬过以后口中留有淡淡的豆香味儿。除了灵魂的油泼辣子,宝鸡擀面皮好吃的另一个秘诀,应该就是秘制料汁了吧。
  肉蔻、白芷、丁香、砂仁……一锅料汁熬制下来,往往需要十四五种香料搭配。当然,每个门店都有自己的配比和熬制方法,这才是保持擀面皮风味独特、百吃不厌的“秘诀”。
  宝鸡擀面皮还有个特征,体现在其独特的刀工上。别的地方的面皮似乎切得都很随意,略大于搪瓷碗口的面皮三刀两刀就切好了。而宝鸡的擀面皮切起来则讲究得很,每一刀约有一指宽,切得非常均匀齐整,能让人感受到制作人的一丝不苟。一年四季,擀面皮都是经典小吃。尤其炎炎夏日,一份凉爽的擀面皮下肚,暑气蒸腾的身体也获得了一丝凉爽,那香醋给原本毫无食欲的味蕾带来一些刺激,让人食欲大增。学生时代,我在相家庄中学实习的那一个多月里,每天中午都会到附近的市场吃碗擀面皮,换来一天的舒畅。
  大学毕业后,我离开宝鸡,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常吃擀面皮解馋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竟然发现网上也能买到真空包装的,地地道道的宝鸡擀面皮。这让离宝鸡千里之外的我,空落落的心又得到少许的慰藉,这一吃,就是七八年。
  何以解乡思,唯有擀面皮。每当我想起宝鸡,想起那些昔日时光,我就想起了宝鸡的擀面皮以及吃擀面皮的日子。于是,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我将西府大地的这份美食倒进盆里,加入佐料搅拌,那熟悉的味道,那些过往,又一股脑儿地回来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