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走进青铜岁月
黄宇曦
  在中国,青铜文化延续了一千多年,它们见证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也记录了中原王朝的起点和礼制中国的走向。
  今年暑假,我选择成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一名志愿者,来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历史氛围。
  报到完毕后,老师便带领我们熟悉展厅,详细为我们介绍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讲解员应该站在文物的侧面,将最好的观赏位置留给游客。姿势,应当是身体微侧,走位为侧面行走,这样余光就能观察到游客的位置。手势有上手位、中手位和下手位,可以用来介绍不同形制、不同摆放位置的文物,以及与游客互动。这次以志愿讲解员的身份进入展厅,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不仅让我大为震撼,也深受启发。
  最开始,我对志愿者的工作很陌生。渐渐地,通过不断地听、背、读,主动找散客练习讲解,我终于在六天后通过考核正式上岗,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戴好耳麦,调整站姿,从“青铜铸文明”几个大字的下方,进入第一展厅,在“青铜之乡”展厅,你可以了解宝鸡的地势地形和宝鸡出土的窖藏;第二展厅为“周礼之邦”,通过青铜器展示了周礼文化的起源以及周朝的制度;第三展厅名为“帝国之路”,以周王室的衰败和东迁为背景,以秦帝国的崛起之路为展陈线索,切割出曲折流转的空间脉络;第四展厅叫“智慧之光”,详细介绍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流程和方法。我带领着游客了解周秦王朝在宝鸡的发祥,以及灿烂的青铜文化,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不仅提高了游客的观赏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宝鸡这座城市的印象。
  随着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我和大家渐渐熟络,我们经常一起逛展厅,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研究文物,一起培训。我收获了新的朋友,这些经历也让我的暑假生活丰富了许多,我很喜欢这种充实有趣的日子。
  时光飞逝,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很快结束了。200个小时,我在青铜器博物院学到了很多关于青铜器的历史知识,丰富了我的知识库。我也交到了很多朋友,丰富了我的朋友圈,我的假期也变得充实多彩。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时空的穿越,我体会到了讲解工作的辛苦,但每一次讲解完受到游客的点赞和鼓励时,我心中都会升起一股幸福感和自豪感。
  作为一名宝鸡青年,我要尽己所能展现宝鸡“青铜器之乡”的风采,为城市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