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浅秋
凉风习习草虫吟
本报记者 麻雪

  处暑到来,三伏天也随之结束。立秋让人感受到了秋意宝鸡的天高云淡。处暑之后,更是让“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的初秋之韵更加诗意盎然。
  熬过炎热的伏天,凉爽的秋天到了,暑气渐散,清风徐来。唐代诗人元稹在《处暑七月中》一诗中,先是写到“鹰祭鸟”“白露藏叶”等处暑时节的气候特征,随后感慨道:“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意思是说,农作物成熟了,在安静凉爽的秋风中,草虫儿开始吟唱,人们可以浅酌杯中的美酒,轻抚膝上的瑶琴,享受处暑之后生活的舒适、美好。
  我市中学语文教师王红萍解读道:“元稹的这首诗,首联、颔联表明此时的自然景象;颈联、尾联部分最有意境,耐人寻味。结合此时的宝鸡,各种农作物,尤其是瓜果蔬菜大多都成熟了,正是‘尝秋’的好时节;田地间、草坪里,都可以听到虫儿在吟唱;元稹品美酒、抚瑶琴,其实,我们也可以如是,在工作之余,享受秋日的凉爽和安逸。”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长安感怀曲江“早秋”,题诗道:“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如今,在宝鸡植物园、渭河公园的水景小园中,也有“半成子”的荷花,让人不禁感叹早秋之美。
  古诗中有“平时遇处暑,庭户有余凉”,秋风吹拂下凉意阵阵;俗语中也有“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农人抢抓农时,等待金秋的大丰收。在草虫吟唱中,在金风玉露中,在丰收在望时,一起感受宝鸡处暑之后、浅秋之时的浪漫与实在吧!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