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要得体,不要“洋来(yanglai)”
本报记者 麻雪

  “你是喝了多少酒,不停地说洋来话?”“你这衣服穿得洋来的,赶紧换了去!”……在宝鸡人的日常生活中,“洋来”这个词经常会用到,常表达“不正经”“没正形”的意思。
  喜爱研究宝鸡方言文化的市民陈毅科说,汉语口语中带“洋”的词语,往往与外国传入中国的事物有关,比如,洋火是指火柴、洋芋是指土豆,等等。后来,“洋”字从指某个具体的事物到指某种不同寻常的、十分罕见状态,如洋相就是指某人非常滑稽的样子。在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洋相”这个词语。作家魏巍所著小说《东方》中有“连郭祥这个一向活泼的、无拘无束的洋相鬼,也不知道从哪说起了”。作家郭澄清所著小说《大刀记》中有:“梁志勇放出两条威人的视线,逼望着这些洋相百出的怕死鬼,不由得心中好笑。”这些作品中所说的“洋相”,有搞笑的意思,甚至有丑态、令人厌恶之意,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
  宝鸡话“洋来”中的“洋”也有相似的意思,但“洋相”一般是指滑稽的样子,如出洋相、闹洋相,程度较轻;而“洋来”则不仅指行为状态的异常,还指行为状态背后的人的不正常,程度较重,如“这话说得很洋来”“你这个人就是个洋来”,带有批评的意味,言下之意往往是:“你是怎么想的,能做出这样的事?”一个“洋来”,直指对方的内心。
  另外,“洋来”有时也用于自嘲,陈毅科举例,老太太给老头子说:“我今儿个做了个洋来事。上午碰见秀丽,明知道人家都离婚了,头一昏问人家‘你公公婆婆给你带娃哩?’”这里的“洋来”就是对自己头昏以致语言冒犯的调侃和责备。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