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稿
标题导航
|
“留在”戈壁的姑娘
西府臊子香
寻找清泉
东湖柳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留在”戈壁的姑娘
◎温剑荣
1994年暑期,我应昔日同窗之邀,前往甘肃、青海、新疆一带为西安的民办高校招生。
我们招生的方式视到达地情况而定,一般是捧着几家高校的介绍信和招生资料,联系当地招生办或向高中学校委托办理。如果对方不愿意,我们就在街边摆摊宣传,发放招生简章等。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就当场给办理录取。
在新疆哈密市一个叫三道岭的地方,就是这么做的。三道岭是一个戈壁深处的城镇,有个露天无烟煤矿,我们在那里大概待了四天。因为找不到受托的人,只好自个儿在街上摆流动摊办理。
第一天上午,来了一位叫李欣萍(化名)的姑娘咨询,那年她十九岁,个头一米七八,不胖不瘦,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饱含青春的光泽,皮肤里白外微紫红,稍带粗糙印迹,显然是干燥的戈壁风沙所致。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身体结实,端庄大方、勤劳质朴。她的高考《准考证》和成绩单,都是去年的,再看分数更是低,完全不符合招生条件。她很失望,但并没有离开,默默地帮我们寻来开水,给我们沏茶、搞清洁,张罗整理摊子,还义务做“翻译”。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每天一大早她就到我们住的旅馆,催我们早起,帮打洗漱水。去饭馆吃饭,也是她联系,干这干那的,我们请她一起吃,她从来不肯,说在家里吃过了。吃完饭,她又到摊位上帮忙,一整天几乎不停歇。
下午收摊后,她又和我们一起回到旅馆。先是整理收拾东西,然后一同去餐馆,给我们办晚餐,最后再回旅馆聊会儿天,天黑下来便走回去。
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戈壁”姑娘,家里有父母和兄嫂宠着,衣食无忧,但她却说她想独立,想自己闯一个饭碗。因为闭塞、单一的矿区,加上效益不怎么好,连着两三年都没有招工,更何况女孩儿就更没指望了。她说,看来上大学是没希望了,只希望我们带她去乌鲁木齐,或兰州、西安,无论到哪里,只要能有一份工作,不在乎端盘子刷碗,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就行。
我们商讨再三,虽说她已说服家里人,并备好行囊,就等着跟我们出发,可我们仨总感觉凭仅有的阅历和能力,难以完成姑娘的夙愿,更担心离开了家人的庇护,她的成长与安全。最终我们偷偷改变行程,提前一天去了乌鲁木齐。
三十年来,那个姑娘,在我脑海中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存在。每当完成一个目标任务,坐在桌前端起热茶,仰望窗外的路人和风景时,或取得优异成绩而受到鼓励的时候,我的内心常常是自责的。当初,因为我们的重重顾虑,无意中使一位聪明贤惠的姑娘触壁,无法想象她的内心受到怎样的重击?
相信当年的“戈壁”姑娘李欣萍可能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也可能快退休了。她后来的际遇到底如何,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猜想,我所能做的,只有在闲暇的时候,向着戈壁的方向深深鞠上一躬,向记忆中的那个姑娘表达歉意。
“戈壁”姑娘,你还好吗?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