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织布光景去如飞
◎俱新超
  投梭、拉扣、踩踏板……一套程序顺溜地重复成千上万次,一匹质地柔软、经久耐用的“老土布”就制作完成了。“老土布”有自己的出生地,有自己的“娘亲”,亦如娘一样,有自己的靓丽青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槐木制作的织布机算是家里的一个大物件了,女人靠织布就能赢得村子里不少人的赞誉。织布是个有难度的技术活,父亲是轻纱厂的员工,他用摩托车载回网状式棉纱,母亲则片刻不闲,将棉纱与横在织布机母板的“纱口”上的细线头拉紧打结,这一刻,眼与心丝毫不敢松懈,一鼓作气方能打出“细蚊结”。母亲身形纤细,双脚不轻不重踩在踏板上,这时候织布梭子便派上用场,引导纬纱在织布机上作间断式往复运动。紧随踏板声响,“吱嘎吱嘎”,一段一段、宽窄一致、厚度统一的土布就诞生了。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并蒂的花儿竞相开放,比翼的鸟儿展翅飞翔……”母亲织布时最爱唱歌,父亲劝她早些休息,执拗的她总要按时完成当日的活才肯上炕。母亲织的布匹,有淡青浅色条纹布、大红深色花纹布、众色交汇阔纹布,因是每种布料的颜色、搭配和样式各不相同,所以在她的精心设计下,裤子、床单、棉被套所用都有很大区别。每到镇街大集,邻村平时不搭话的婆婆、媳妇都慕名而来,她们交口称赞母亲的手艺,往往没等村头“大戏”上演,家门口就已水泄不通。母亲总以优惠的价格卖给她们,一来二去,母亲便成了邻近几个村里织布姑娘中首屈一指的高手。
  前些年,爷爷将家中的织布机刷上了红漆,一下子,织布机焕发光彩。此后母亲依然坐在织布机前与线为伴、与梭为友,只是她从来不让人动她的织布机。有一次我问她:“娘,这织布机都旧得不成样子了,还留着干啥?”母亲意味深长地说:“若不是当年织布赚来的钱,我们一家子都要受苦了。”我怎能不知,她常常独自一人将织好的布拿到集市上去卖,换回生活所需品把我们养大。
  今年,我已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欣慰的是离家不远,每逢周末都能和母亲见面,织布机前那勤劳的身影也会一次次浮现在眼前……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