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4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与麦子有关的西府风情
农谚催人抢三夏
麦收故事传村风
点草成金麦秆画
麦田记忆诉乡愁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农谚催人抢三夏
本报记者 罗琴
“收麦如救火,抢回一颗是一颗。”……在普及农业机械化的当下,农人收麦种麦早已不像过去那般辛苦,但那些与种麦收麦有关的农谚依然在流传。70后凤翔人宋利娟说:“农谚里有老辈人总结的麦子收种规律,也是咱农民‘爱麦如命’‘惜粮’观念的一个反映。”
6月13日,记者在宝鸡高新区磻溪镇看到,村民院里晒着金黄的麦粒。该镇村民杨红科回想过去的夏收景象,感慨地说:“以前常说‘到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收到场里算一斗,装到囤里再吃饭’等,意思是农人要靠双手勤劳管护麦子,收麦时争分夺秒。”老辈人的农谚讲究重视夏收、夏种和夏管,这一点和现在是一致的,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上半年的收成,还关系到下半年的播种。小麦成熟后,短时间内必须收割、晾晒、入仓,每个环节都需要与时间赛跑。“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就是说麦收要抢时间,这些农谚表现了麦收季节的忙碌、紧张氛围。
西府农谚诞生于田间地头,农人把自己耕种收获的农事经验、天气现象等创作成通俗易懂的农谚流传下来,用来指导现实中的农业生产劳动。今年60岁的李成才是扶风县法门镇黄堆村村民,务农一辈子,他说:“夏收最怕的就是突遇阴雨、大风及冰雹等天气,这就会使农人的辛苦劳作毁于一旦,‘麦收八、十、三场雨’指农历八月、十月和三月各有场好雨,能保证麦子丰收。‘庄稼有五怕:正月怕热、二月怕冷、三月怕旱、四月怕风、五月怕雨’,以前,农民就是遵循这些谚语里的务农经验来合理耕种的。”
抓住农时很重要,但丰收后还得保持勤苦的本色,才能确保粮食年年不缺。西府农人在勤劳耕种时,总结出“留下良田百亩,不如后人勤苦”“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等,用谚语说明崇尚勤劳的重要意义。杨红科说:“如今,耕种工具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依然要记得传承农谚中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理念。”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