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拾麦穗的时光
  ◎絮芯
  五月的关中大地,金黄色的麦浪翻滚着,和道路两旁翠绿的树木,绘就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墨画。在“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的叫声中,人们脸上挂满了喜悦,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丰收季节。
  行走在乡间,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麦香味,我不由想起童年时拾麦穗的情景。记忆中,上小学的我们,每到夏收大忙时,就有一个特殊的假期——
  忙假。大概十天左右,放假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夏收期间,帮大人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务。当然,最主要的是拾麦穗,并规定收假时要交回一定数量的麦子。对于这个假日,我们期待已久。头天晚上,我们就会向父母打探清楚刚收割完麦子的准确地段。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就不约而同地走进割完麦子的地里。
  麦地里,竖立着坚硬的麦茬,一不小心,脚上就会划出一道血口子。我们只好学着大人的样子,拖着脚走,坚硬的麦茬服服帖帖地躺在我们脚下。即便如此,一个忙假结束,我们的鞋子都会被麦茬戳得面目全非。
  拾麦穗最重要的是眼尖手快。弯下腰后,右手捡拾起麦穗迅速交到左手整理,眼睛四下找寻遗落在附近的麦穗,再起身、弯腰、捡拾……炎炎烈日,太阳像一个大火球,空气中吹来的风都是滚烫滚烫的,我们的小脸热得通红。一天下来,不仅晒黑了脸庞,手背也被麦茬划破了,还累得腰酸背疼直不起身子。
  尽管如此,我们拾麦穗的热情依旧高昂,因为捡拾回来的麦穗,碾打出麦粒后,除过上交学校的,剩余的就由我们自由支配了。敲着拨浪鼓的货郎来到村里,舀上半碗,就能换回自己喜欢的小玩意。
  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收麦用上了收割机,大片大片的麦子,几天就颗粒归仓了。可我忘不了过去农人滴进土里的汗水,忘不了捡拾麦穗的艰辛,让我时刻牢记不能浪费粮食,莫忘“粒粒皆辛苦”。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