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交通运输
第04版:文学周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专 题
第08版:专 题
标题导航
|
儿时的年味儿
山里人的年节
难忘家乡年
老家的年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老家的年
◎王晓霞
“快,快,核桃枣儿往出摆!”随着孩子们的声声叫喊,老家的新年被推向了高潮。
小时候一年到头就盼这一天,可以到全村人家里去“抢”年货,而且每一家都要放鞭炮迎接,谁家的鞭炮声响亮,年货被“抢”得多,就预示着这家来年更兴旺。
曾听爷爷说,这是我们老家特有的习俗,他小时候也是这么过年的。“抢脍”一般男孩子比较多,我几乎没参与过,只是当人潮涌进我家院子的时候,我会趴在窗户上往外看,默默地感受这浓浓的年味儿。
因为不懂为什么要“抢脍”,我去向大人打听关于“年”的由来。才知道关于猛兽“年”的传说以及民间想出的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明白了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智慧。我猜想,这种“抢脍”的习俗,大概就是乡民们集合起来对付“年”这个怪兽的做法之一,又或者是家族族长,以及后来的家长在年节里,表达对自己宗族、家庭成员或者下一代重视、关爱、赐福的活动吧。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日子不好过,能撒到院子里的东西,除了自家没舍得吃的核桃就是水果糖。经过“抢脍”获得“战利品”的孩子们,春节便会过得“富裕”一些。如今改革开放多年,国富民强,人们物质生活非常丰富,孩子们自然也不需要用“抢”回来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春节,但是这种过年的乐趣却仍在继续。去年春节,六岁的小侄女回老家过年,跟着小朋友一起混入人群中“抢脍”,开心地说:“以后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这样富有浓浓年味的春节,着实给孩子带来了太多不同寻常的乐趣。
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我常和小伙伴们一起踢沙包、踢毽子,好像要把所有的游戏都放在这几天玩个遍。男孩子们热衷放鞭炮,舍不得整串整串地放,就一根一根地点,还会故意朝我们女孩子这边扔过来,吓得我们捂着耳朵就跑。大人们集中在街道人比较多的地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天南海北地说笑。
老家走亲戚的习俗也很独特。家里来了亲戚,尤其是男性亲戚,一定会先跪在堂屋的条桌前由主人陪着磕个头,续一炷香,然后才能就座、喝茶、吃饭。因为每一家的桌子上都摆着给祖先供奉的点心、饭菜,还有信封一样的东西,上面写着子孙后代的名字。
婚后,我已经有十七个春节没在老家过了,但是每年初一下午都会回去。听说这些年除夕的“抢脍”主力军不只是十一二岁的毛头小子,还有五六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孩子们图热闹,大人们追忆童年。
万家灯火庆团圆,岁月带走许多儿时的记忆,但家乡过年的情景却时常浮现在眼前……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