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卉
她温婉善良、朴素真诚,二十多年如一日做着快乐的“孩子王”,获全国新课改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宝鸡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她坚持读书写作的业余爱好,时有文章在《中国教师报》《教书育人》《延河》《秦都》《西安晚报》等发表,并在省市大赛中多次获奖,还出版了散文集《花开半夏》。她就是执教于渭滨区的小学语文教师、作家赵洁。
彼时年少喜读书
赵洁上小学正值上世纪80年代初,幸运的是,她较同龄孩子更多地接触到了课外读物。最早的一本《365夜故事》,激起她对阅读的兴趣。自此,无论是小伙伴的连环画,还是学校老师的书刊画报,甚至家里糊墙的报纸,她都读得津津有味。家境虽不宽裕,父母却尽力满足她读书的愿望,还为她订阅了《少年月刊》,这在当时的乡村可是件稀罕事儿。她带着欢喜与小小的骄傲,从书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体会到阅读的无穷乐趣。
如果说《365夜故事》开启了赵洁阅读的门扉,那么11岁暑假从当教师的舅舅那里读到的一本本大书,则是她最早的文学启蒙。至今她还清楚地记得那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文章,让年少的她隐隐觉察到人生的不同况味。许多年后,她才知道那是大作家路遥早期的一部中篇小说。中学校园里琼瑶热风靡,她一头扎进去。读师范的那三年,她在图书馆、阅览室流连忘返。在省城某刊物当编辑的亲戚给她寄了许多文学期刊,广泛地阅读充实了她的生活,也为她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打下基础。
一字一句总关情
书读得多了,心里便有了写的冲动,当笔尖从纸上划过,许多好的词句自然汇聚于她的笔端。读师范时她就加入了校园文学社,这也点燃了她当一名作家的梦想。在乡村小学教书后,读书写作依然是她的最爱,尤其是在《陕西教育》发表处女作后,她一步步迈向了心目中的文学圣殿。
赵洁生在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岐山安乐,故土滋养了她的生命,也赋予她细腻善感的秉性。她拿起笔开始书写的时候,着墨最多的便是故乡的草木田园,笔下流泻的乡情乡韵潺湲不竭。她写斜谷的明月石头河的清流,写记忆深处的竹林青葱稻田葳蕤,写开满杏花的村庄,以及村庄里的老屋和乡邻,每一篇散文似山歌又似小曲。
语言准确、贴切、形象、朴素、老实,是赵洁的文字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就像她在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散文大赛中荣获铜奖的《最后一座麦草垛》,从生活的细微处捕捉艺术、发现美,字里行间溢满了真挚的情感,使读者心生感动与温暖。
心中有爱共成长
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之余,赵洁还一直兼任校报编辑和市教育局《宝鸡教育》的兼职编辑。在近几年的全市中小学读书月活动中,她多次受邀赴高新、陈仓、金台等县区为学生作读书讲座,为全市中小学生作读书指导。她班里的学生耳濡目染,读写能力出类拔萃,习作也在全国、省市区各类作文大赛中频频获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
喧腾的校园和可爱的孩子是赵洁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校园里灿若星河的趣事稚语,时时激荡着她的心,新年初步完稿的近十万字散文集《你的眼里只有海》,是她在校园文学创作方面的尝试,也是她馈赠给学生们的一份厚礼。她说,因为热爱,会一直行走在读书写作的路上。我们也期待着赵洁一路耕耘,收获满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