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1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4版:专题·广告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万象影刊
标题导航
|
陪你读好“人生第一课”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阅读给你一份高贵的情感
学对联
一路耕耘花香满径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学对联
◎贾军利
我市一所学校曾举办征联活动,我作为一名老师也关注了这件事。可我既不懂对联,也不敢写对联。在我的印象中,作对难度之高,可不是平常人能把握的。我了解学校的情况,更爱我的家乡,于是便鼓起勇气开始学习如何作对联。
我找来了几本对联方面的书,慢慢研究。有些能看懂,有些看不懂,尤其是联语中要以古声入联,让我犯了难。我在微信群里找到了一位对联高手请教,老师回复我:“双轨制,古四声、新四声均可,但不能混用。”这真是定调之言,让我对学习对联有了信心。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就开始了对联的学习之旅。
其实,在宋代以后至近代,对联就已经流行了,与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人人都会一两句,特别是读书人,几乎都是对联行家。从四五岁的幼童到耄耋老人都会使用。对联与诗词联系紧密,并高于难于诗词,诗词中的对仗句还可作为对联联语使用。学好诗词,作对联如虎添翼。对对联时,上下联从不同角度、不同事物写起,相互对仗、呼应,整联意境绝美,可以激发想象力,由此及彼,遣词对字,意象意境,天马行空,没有止境。每当读到那些意境高远、哲理深刻、生动形象的对联,常让我赞叹不已。就如过年看街道上书写对联,书写者照书抄写的对联千篇一律,让人兴趣大打折扣,若遇到好的对联,总是能令人倍感欢喜与振奋。
对联也是我们了解历史、沟通古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一把钥匙。“麟游岐山欧阳询文书九成宫铭铸金台;凤翔渭滨诸葛亮兵屯五丈原暗度陈仓。”一副对联述尽古今宝鸡故事,让人肃然起敬,也让我深感对联要融入生活,要让这份文化传统继续传承的意义。
“对联尚谐,对仗生趣生活美;爱句崇志,爱国敬业工作兴。”这是我在一番学习后,习得的结果。在方家眼中,这还很显幼稚,但我仍会一如既往地学习,写出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