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深度宝鸡
第03版:深度宝鸡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本市新闻·广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冬来腌菜滋味长
冬日乡味
挂面织出幸福锦
农家小院柿饼香
粉条粉丝一家亲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粉条粉丝一家亲
◎王卉
冬天的餐桌上总是需要些油水,以抵抗冷风的挑衅。油水多了,容易腻滞,人们便开动脑筋,拿常见的淀粉做起了文章。洁白如雪的淀粉变成了一根根细细长长的粉条,放入大鱼大肉丰盈的汤汁中,粉条的口感竟在肉香之上。
在物质生活并不富足的年月,本是配角的粉条担起了重任,它低廉的价格很受人们欢迎。随遇而安的粉条最懂得满足,只要遇到一点点荤腥,平淡无奇的它们就能变成肉香十足且分量可观的一道家常菜,填饱饥饿的肠胃,冲淡生活的烦恼。
以前,农家人在冬天常自己做些粉条。金帘迎风挂,冰冻待暖阳。冷飕飕的西北风中,富含营养的粉条不易变质,且干燥的空气还能吸收粉条中的水分。午后阳光正好,一绺一绺的粉条挂在竹竿上,一根一根的竹竿架在房檐边,整整齐齐的一院子,那是富裕人家的样子。这些原本还冒着热气的粉条,只需晒一天即可干透,变成硬邦邦的一捆一捆,收储起来至少能吃一个冬季。
别看粉条普通,要想制作出晶莹剔透的粉条,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其中,要经过粉浆、沉淀、发酵、漏粉、晾晒等十几道工序。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粉丝。在许多人心中,粉条和粉丝是两种不同的食物,可是在国家标准中却是这样写的:以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豆类淀粉为主要原料,经和浆、成形、冷却、干燥或不干燥(冷藏或冷冻)等工序制成的条状或丝状非即食性食品。若直径大于1毫米的是粉条,直径小于1毫米的即为粉丝。粉条、粉丝,原来是胖瘦不同的“一家人”,只是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导致了粉条比粉丝更亲民。
不管是做粉条还是做粉丝,它们的原材料都是红薯、土豆、豆类,这些富含淀粉的作物到处都有种植,而且产量可观。笔者近日在凤翔区陈村镇王堡村的一家食品加工厂中看到,“粉浆”“瓢漏”等传统手艺,已被效率更高的机械取代。瓦蓝的天空下,场院里晾晒着纯淀粉做成的粉丝,白花花的,泛着光亮,一眼望不到边,好不壮观。加工厂的粉丝供不应求,每年四五百吨的订单说明,大众更青睐于这种口感细腻的粉丝,一袋袋精心制作的粉丝发往成渝沪乃至全国各地,带来的是企业良好的效益和村民收入的增加。
从国宴到街边小食店,口感丰富的粉条、粉丝总有一席之地。大江南北的餐桌上,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羊肉泡馍、水盆羊肉、小鸡炖蘑菇、酸辣粉……哪一样美味能少了粉条、粉丝的助力?筋柔爽滑的粉条、粉丝征服了南北口味偏好的差异,是人们餐桌上最不舍的那一口。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