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保护粮食的印章“粮印”
■本报记者张琼

  粮印曾充当谷类粮食的“印章”,过去,盖了粮印的粮堆或粮囤,就像被贴了封条,无人敢动。作为保护集体粮食安全的工具,粮印已完成它的使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宝鸡民俗博物馆里收藏有一枚粮堆印版,正面阴刻着一个大大的楷书“登”字(见右图),这枚粮印长12.9厘米,宽12厘米,厚2.6厘米,印版略呈正方形,背面有长条形手柄,印版笔画粗且深。有些粮印上的字与丰收寓意有关,如“五谷丰登”“满仓”“万石”“取之不尽”等;也有以村队名为粮印字的,如某某一队;还有以品质等为粮印字的,如“公正”“无私”等。
  “为保证集体粮食的完整和安全,粮印应运而生。粮印一般用质地较细腻密实的梨木或杏木制作而成,它的管理和使用有相当严格的程序。”60后千阳人郑江泉对粮印印象深刻。上世纪60年代一个夏收季节,郑江泉的父亲在生产队养猪场喂猪,别人中午回家吃午饭时,他便负责看守一会周转粮仓。粮堆上盖有“裕华一队”的粮印,麦子是颗粒谷物,经翻动时麦粒会流动,未经过秤的麦堆盖上粮印,只要粮印痕迹完好,就能确保粮堆的安全。一天,郑江泉父亲看到麦场周边地里长满嫩草,便去给队上养猪场拔猪草。吃罢午饭的人们回到麦场一看,周转粮仓麦堆上的粮印字迹“不翼而飞”,光滑的麦堆变得“大坑小窖”,粮仓一片狼藉。郑江泉父亲回来一看,粮印被破坏,整个人都吓蒙了。队上搜查了郑江泉家,没有找到一粒粮食,调查无果,便对郑江泉的父亲进行了批评和处罚。十二年后,村里一个小伙说起小时候去粮仓玩的事儿。原来,当年几个小孩去捉蚂蚱时路过粮仓,见到盖着“印”的粮堆很好奇,便爬上粮堆玩游戏,玩了一会觉得无聊就走了。如此,几个小孩的顽皮游戏,破坏了周转粮仓的粮印,导致了一场不小的误会。郑江泉说:“父亲与粮印的故事,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印失去了实用价值。但它身上传递的重视粮食、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仍然在西府地区留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