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政法专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科技创新
第07版:热力·金融之窗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考察重点项目推进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离不开一个个科技项目的成果积淀,列入省级科技计划的项目,其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转化率、市场前景等,都比普通项目具有优势。近日,市科技局申报了一批2021年度的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项目的亮点何在,希望能对诸多关注创新的投资者或应用方起到“点亮思想”的作用。
提高辙叉服役寿命
样机有望今年问世
破解路基沉降检测难题
让乡村更加绿色环保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轨道交通路基检测专用传感器研发:
破解路基沉降检测难题
对路基沉降进行检测,水平越高越能保证道路的高平顺性,人乘坐交通工具行驶在这样的路面上,会比较舒适。日前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向省科技厅申报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轨道交通路基检测专用传感器研发项目,就是考虑对路基沉降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检测。
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地基处理前,必须要用到路基检测专用传感器。因为要确保列车高速、安全、舒适、平稳运行,最大限度减少维修工作量,就要求轨道具有高平顺性。轨道是靠线下工程为支撑基础的。在线下工程中,桥和隧道本身的刚度决定了它们的沉降变形比较容易控制,而路基的刚度小,沉降变形控制难度大,因此要对某些难以控制的路段采取加强地基处理的措施,来确保路基的平顺性。
地基处理前需要用传感器检测沉降程度,其检测的难度、检测的准确度一直是困扰高铁等轨道交通系统的难题。对路基沉降检测国际上没有成熟的方案和产品,好在我国在通信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物联网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窄带物联网数据端点数量世界第一,这能助力新型专用传感器研究,为轨道交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技术突破,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从2016年开始就着手这方面研究。根据国家轨道交通沉降检测相关标准,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的测量精度为±4mm/30m,而这个标准对于高速列车远远不足。为适应高速列车轨道的高标准需求,他们计划的远期目标要达到分辨率为0.01mm,精度为0.1mm,这样研究出的传感器抗震性好,近期他们的目标传感器精度就设计在0.5mm水准。
传感器是电子式水准仪中最核心的零件。这个项目中对传感器的研究有三个难点需要突破,一是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二是传感器的小量程精确测量;三是传感器的高抗过载能力的突破。
为了突破上述三个技术难点,项目方在传感器隔离膜片的技术攻关上进行最关键的突破,目前很多研究正在进行中,其核心技术正在实验当中。
从未来市场应用趋势看,该项目成功后,能为轨道交通基础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案,按照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仪器设备有2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市场规模。这一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楼宇沉降检测、滑坡地质灾害预防等领域。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