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重载铁路用合金高锰钢辙叉研究:
提高辙叉服役寿命

  我们对重载铁路使用频次高等状态都很了解,表面看这个领域的装备制造技术已经探索多年,感觉没什么潜力好挖掘。其实不然,记者日前采访项目申报方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去年他们向省科技厅申报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重载铁路用合金高锰钢辙叉研发项目,就是迫切想解决辙叉“服役”期短难题,这个领域探索的空间还很大。
  项目方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客运高速、货运重载是铁路发展的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取得了国内重载铁路运营速度快、列车轴重大、过车频率高、年运量大的战果,以大秦线为例,其年运量达4.5亿吨,远高于国外重载铁路。很多铁路不运营的时间少,维修养护少是常态,导致辙叉在短期内产生心翼轨剥落掉块、水平裂纹等病害,其平均“服役”寿命较短。这种情况造成辙叉更换频繁,既浪费资源,又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发展。
  这个项目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高锰钢辙叉的性能,希望成功开发“服役”期长的重载铁路用合金高锰钢辙叉,解决国内重载铁路辙叉“服役”期短的难题,以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装备质量水平。
  既然要实现这个领域的突破,那首先得了解同类型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态势。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国内重载铁路固定型辙叉领域,安全性好、性价比高、寿命长、少维修的辙叉产品最受用户青睐,目前高锰钢辙叉和贝氏体钢辙叉处于激烈的市场争夺阶段。
  在国外重载铁路固定型辙叉领域,高锰钢辙叉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产品的安全性好、性价比高,这是用户重点关注的指标。目前国外高锰钢辙叉的竞争格局主要是中欧企业在不同区域展开激烈竞争,在亚洲和北美地区,中国企业占据优势,其他地区欧洲企业占据优势。为达到技术突破,中铁宝桥采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方式。他们重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的合作,以产品用户需求为设计研发导向。中铁宝桥成功开发了II代高锰钢辙叉关键技术;持续与相关高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技术创新上、中、下游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融合,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探索出了高效的解决方案。
  2018年,宝鸡市政府为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特组织西安交通大学专家团来公司实地调查,征集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企校双方通过多次交流和沟通于当年就“提高高锰钢辙叉服役寿命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签署合作协议。目前有多项课题正在合作实施中。
  据了解,这项技术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高锰钢辙叉“服役”初期的耐磨性;二是提升高锰钢辙叉的抗疲劳性能,抑制辙叉水平裂纹产生。那么,目前项目研究开展情况如何?据了解,2018年至今,中铁宝桥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展的“提高高锰钢辙叉‘服役’寿命的关键技术研究”“锻造高锰钢组合辙叉锰叉心失效原因检验分析研究”,系统分析了辙叉过早失效的原因,提出了通过高锰钢合金化、锻造、爆炸硬化及辙叉结构创新设计,实现高锰钢辙叉使用寿命显著提高的系统解决方案。另外,2012年至今,中铁宝桥通过与大连交通大学合作,开展了“重载铁路用锻造高锰钢组合辙叉关键技术研究”,试制的锻造高锰钢组合辙叉产品在国内重载铁路进行了上线试用。
  从未来市场前景看,这项技术的市场前景广阔,主要表现为:产品性能显著提升,满足用户需求;新产品通用性强,既可用于重载铁路,也可用于普通铁路;国内外市场年需求量约60000组。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