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冬日的乡村落叶
萝卜白菜愈冷愈妖娆
开栏语
油锅炸出麻花香
舔碗
乳名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冬日的乡村落叶
◎赵林祥
“落叶飘来一地金,凝眸树下总牵心。”
初冬的乡村,霜杀过的大地,北风瑟瑟,落叶飘飘。平凡普通的落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农村人冬天当成烧炕取暖的好材料。在大人们忙着拔萝卜、砍白菜、窖藏红薯、腌制炝菜,储存越冬食物时,孩子们也不闲着,扫树叶、拾柴火、“刷煨的”,极尽能事地帮衬父母。
每天准时跑出一伙肩负背篓、手提襻笼、扛着筢子、怀抱扫帚的小娃娃。农家娃自小就知道近处的林木,树各有主,断然不敢越雷池半步,大家就三五成群爬上村西的山坡,在那片稀疏的树林里,卸下装柴火的工具;然后轻装上阵,挥舞着双手用筢子搂、拿扫帚扫,“唰啦,唰啦”的扫叶声此起彼伏,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吓出了草丛里躲藏的野兔、野鸡,引出孩童一连串的喊叫。一时间,寂寥的荒坡上,孩子叫、鸟儿飞、野兔跑,好不热闹。树冠下厚厚的一层落叶,踩上去软绵绵,一脚一个坑儿,竹篾子编成的五齿筢子轻巧又便捷,三搂两拢就是一大堆,揽进背篓里手压脚踏,不到一锅烟的工夫,大大小小的背篓、襻笼里,被落叶塞得冒尖儿。
做完当天的重头活,伙伴们就放任天性,以叶为乐,就地取材“穿叶叶”。有的从扫帚把里抽一根扫帚棍,有的折一条细长的荆棘,三两下剔除碍事的枝梢荆刺,用刀子削尖顶端,底部套一截玉米芯芯,荆棘则绾成疙瘩,捡几片树叶刺穿进去。大家争先恐后,边捡边穿积少成多,不多时就大获全胜,每人穿起满满一棍树叶。然后围拢在一起,叽叽喳喳议论声里比长短、看色泽,把玩个不够。褐色的桐叶、红色的柿叶、黄色的银杏叶,以及刚落地的绿叶,大大小小层层叠叠、密密实实地簇拥在一起,五颜六色,赏心悦目,宛如一件工艺品,鸡毛掸子般轻巧又精致,令人爱不释手。还有淘气的伙伴干脆用麻绳把树叶穿起来,系住两头套上脑门,戴着这货真价实的伪装帽,躲躲藏藏,追追撵撵,上演出活脱脱的“捉特务”。爱美的乡村女孩总忘不了打扮,在男孩子们疯玩时,女孩们就把穿在软荆条上的一串树叶套上脖颈,系上数截红黄绿头绳,佩戴于胸前,算作廉价又逼真的“植物项链”。互相观赏挑剔,推推搡搡,嘻嘻哈哈闹作一团,尽情地享受一季落叶带给乡村的欢乐。这些玩耍中随意穿起的树叶,当“帽子”“项链”带回家里,亦是一份额外收获,常常得到大人们一连串的夸赞。
扫完了树下的落叶,时令进入隆冬,沟沟畔畔的野草慢慢干枯腐朽。乡里孩童又忙活着“刷煨的”。用秃芒扫帚将禾草、细碎的柴茎、踩烂的树叶,甚至风干了的牛粪、羊屎蛋,连刷带扫归拢到一起,农家人俗称烧炕的“煨的”。在乡村电暖设备兴起以前,“煨的”是庄户人家越冬御寒少不了的,没有烟雾污染,耐烧又持久。一笼子“煨的”傍晚填进炕洞里,次日早晨大炕照样热烘烘,能十多个小时保持恒温,暖和了农家的清寒冬日。
在乡村漫长的冬季,扫落叶、“刷煨的”是孩童每天不落的功课。飘零的落叶和废弃的枯草,弥补了农村物质生活的欠缺,带给农家一季的温暖,赐予乡童无穷的乐趣,丰润了贫瘠岁月的艰难生活。在欢快惬意的玩乐中,感知生存的艰辛,感念父辈的不易,体味劳动的快乐。最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叶落大地的无私奉献精神!
“一经使命完成后,多少繁华皆可抛。”
乡村的落叶,一季不朽的荣枯,生命中永恒的一缕温情。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