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 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西秦视点
第05版:文学周刊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专 题
标题导航
|
留存宝鸡自强不息的奋斗史缩影
《晚熟的人》
《烟火漫卷》
《被猜死的人》
骑手西去精神永存
重现历史的光影
刘宗昉系列摄影集出版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留存宝鸡自强不息的奋斗史缩影
——《记忆中的老宝鸡》序
◎李巨怀
“一切都终会过去,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回忆。”你或许无法回到那个时代,但你能借用一个物件、一本书,感同身受进入到那个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来陕视察时指出,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宝鸡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其历史地位之崇高、文化底蕴之深厚在全国屈指可数,历史也一直无比深切地眷顾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也正是这给予我们磅礴力量的土地,让我们天南海北的宝鸡人昂扬奋发地阔步在世界的四面八方。
宝鸡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个年头,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着不亚于对故乡的眷恋和怀想。
编辑《记忆中的老宝鸡》发轫于五年前,去西安曲江开会,在宾馆发现一本专门记载西安老巷子的书,顷刻间便为它如数家珍般的质朴所倾倒。当时就想,能否有缘也编辑一本我们老宝鸡的同类书。欣慰的是,有此夙愿者甚众,其间,也屡经坎坷,几近搁浅。直到去年在宝鸡市政协编辑《宝鸡当代最具影响力文化人物》时,方才下定决心。甚幸,此书得到中共宝鸡市委主要领导和金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才使此书编辑工作得以迅速推进,终于面世。
在宝鸡这个遍地文物、满眼文化的神奇土地上做些思考和探索,对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推进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宝鸡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更有故事的地方。这块热土上恢宏壮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史缩影。正是这些灿若星辰的文明徽记,让这块饱含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魂的厚土,数千年如一日地迸发着郁郁葱葱的蓬勃生机。让这些承载我们宝鸡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珍贵财富,发挥它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正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宝鸡文化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记忆中的老宝鸡》,所谓“老”是相对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心里的“老”,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有限资料里的“老”,遗珠之憾自然是在所难免的。所有物质是因“缘”产生的,我们寻常百姓所有的欲望都是在物质里,所有的沦陷也都是在物质里,在一日千里的城市化大潮中,只要我们怀着敬畏之心,抱有万物有“灵”的初衷,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应是这本作品最好的归宿。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安大学研究员、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随笔集、报告文学集等,并获多项全国奖。)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