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臊子面,最隆重的表达
◎于萍

  只要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在我的家乡岐山,都少不了一碗臊子面。这碗由浇(蛟)汤面传说演化而来的臊子面,在岐山流传了三千多年,可谓美食界历史悠久的“活化石”。
  这碗面,制作精良,料精味美,算得上岐地最隆重的一碗面。先不说臊子,且看岐山臊子面考究的用料,一根根筋道的手擀面条丝丝缠绕,深藏着面食制作的精益求精,红白黄绿黑五色配菜在“水深火热”的臊子汤中翻滚,暗含着博大与包容。
  在岐地,从出生、结婚到老去,人生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少不了臊子面。娃娃出生时,人们吃臊子面庆祝;老人离世时,人们吃臊子面送行;就连一对新人共吃的那碗臊子面里,也有着相守一生的承诺。一碗神奇的臊子面就这样把人的一生悉数成全。动筷吃臊子面前要先泼汤,在大门两侧分别洒一点臊子汤,是必须讲究的礼数。泼完汤剩下的臊子面叫作“福巴”,往往留给家中最金贵的娃娃吃。家乡人说,吃过“福巴”的娃娃,聪慧灵巧惹人爱,长大后能干成大事。
  我用四十载的春夏秋冬,细细地品味着这碗臊子面,百吃不厌。每次只要回家,母亲都早早准备好了一锅臊子面,那是她对孩子回家最隆重的表达。
  母亲做的臊子面,往往从一锅臊子肉先燣起。燣臊子要选上好的五花肉,切丁、烧火、放油、干煸、慢炖……一系列工序中,火候最为关键。性子温和的母亲需要一晌午的忙碌,才能燣出一锅香喷喷的臊子。在小火慢炖臊子的间隙,母亲会麻利地擀面、拾掇菜、摊鸡蛋饼,她还将红萝卜、白豆腐、绿豆角各色底菜切成丁煸炒,再搭配上黑木耳、黄花菜做以点缀。等她往雪白的瓷碗里捞一筷头细如丝的面条,烧一勺煎汪汪的臊子汤,再撒上一撮蒜苗漂菜,我就知道,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的臊子面登场了。
  一碗碗色香味俱全的臊子面,俗称“一口香”,在母亲的张罗下,整齐地摆满了一大桌。我吸溜吸溜咥了一碗又一碗。母亲在一旁看着我,却无意动筷。
  “妈,你快一起吃啊!”我一边吃一边提醒母亲。
  “你难得回家,多吃几碗!”母亲把碗往我这边推了推。
  我心里知道,这么多年,我最为贪恋的还是母亲做的臊子面的味道。这碗面浓缩着母亲的爱,让人永远惦念故乡的情。
  回家的臊子面,总是这般隆重又深情。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