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勤俭是个传家宝
◎文雪梅
  “懂得勤俭的人,才能过好日子。”从幼时起,母亲就给我们讲这句话。几十年来,这句话培养出了勤俭节约的家风。
  小时候,我家在关山脚下的一个山坳里,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大多数时间我是和母亲度过的。母亲勤劳质朴,勤俭持家。记忆中,她每次做饭前,都会精打细算,几个人?和多少面?切多少菜?她都了然于胸。在黄土地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母亲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可她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亲身体会到庄稼的来之不易,她经常教育我们吃饭不能浪费,在母亲眼里,浪费粮食就如犯罪一般可耻。
  母亲用洗完锅的水喂猪,淘米水浇花,既营养又节约;用家里做衣服裁剪下来的碎布头,给我们兄妹做褥子,缝制花书包;晚上我们出门或者没事干的时候,母亲总是叮嘱我们“把灯关了!”家里从没出现过“长明灯”的现象;穿旧的衣服,母亲也舍不得丢弃,总会变换着花样给我们改装,比如,把长袖改为短袖,长裤改为短裤。母亲说,要过上好日子就意味着要勤俭,懂得营生。
  还记得,家里有一个记账的小本子。识字不多的母亲记性却相当好,她总是让我们兄妹几个把每个月家里的收入、开支详细写在本子上,到了月底时,还让当会计的父亲算下账。完了,母亲会若有所思,分析当月电费是不是多了?支出是不是较上月大了?当我疑惑不解时,母亲笑着说:“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养成了勤俭的习惯。会自觉在洗完手后随手关水龙头,晚上出门第一件事是熄灯,穿衣服也不会挑挑拣拣,只要合适就行,吃饭总会将碗里吃个干干净净,做到真正的“光盘”。成家后,刚结婚那几年,婆婆总说我抠门,还不解地问老公:“看她每次吃得碟干碗净,得是没有吃饱,下次,一定多做点!”老公听后,笑得前仰后合,然后道出缘由:“这是人家在娘家就养成的节俭好习惯,吃饭不能剩,咱们也要学习呢!”婆婆拍了拍脑袋,顿时目瞪口呆。
  如今,日子过得富裕了,再也不像母亲那个年代紧巴巴的了。我也渐渐忽视了母亲的那句“懂得勤俭的人,才能过好日子”的话,总觉得仿佛过了时,用不着特意在乎。有次带着母亲和女儿吃饭,女儿要吃虾仁汉堡,可是,服务员却错上成其他汉堡,女儿生气地将汉堡扔到了地上。坐在旁边的母亲看见了,目光撵着掉在地上的汉堡,艰难地蹲下身,拍掉上面的灰尘,疼惜地说:“好好的饭怎么就扔了,这也太可惜了,再生气也不能和粮食生气,它来得多不容易呀!”随后她郑重地给女儿上了一堂勤俭课,女儿懂事地拿起那个汉堡,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母亲用自己的言行教育我们后辈人要勤俭节约,让我们受益终身。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会将这个良好的家风作为我们家的传家宝,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真正懂得只有勤俭的人,才能过上好日子。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