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综 合
第04版:副 刊
标题导航
|
皆辛苦粒粒
舌尖上的家风
怎敢忘记
一碗面条
勤俭是个传家宝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碗面条
◎苏红周
对于面食,我有一种骨子里的喜爱,尤其是面条。不过,在儿时的记忆里,吃碗面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人们普遍还不富裕,经常吃不饱肚子。平时,家里多吃的是稀食,像粥或拌汤之类。之所以要吃稀的,是因为这种吃法比较节省粮食。除此之外,我记得,每每吃完饭,还有一道舔碗的程序。大人还要检查,看谁的碗舔得干净,舔得干净的,会加上一份锅巴,以示奖励。
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吃碗面条是很奢侈的事情。除非家里来了特别重要的亲戚朋友,那时候我常常盼着家里来客人。
记得有一次终于被我盼到了——舅舅来探望母亲了。
那天,当我在大门口看见舅舅远远向家里走来时,就使劲地向他挥手,一边向他奔跑,一边嘴里不停地喊着舅舅,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心里像吃了糖一样甜。因为我知道,舅舅来了,今天中午肯定少不了一碗面条。母亲从我的喊叫声中获悉家里来了亲戚,连忙迎了出来。果然,她和舅舅没说几句话就钻进灶房了。不用说,母亲一定是做面条去了,舅舅则陪着我在院子里玩。
不一会儿,面条就做好了。只见那雪白的面条配上零星的绿叶子菜,越发让人馋涎欲滴,再加上碗里漂着一层火红的辣椒油,瞬间,口水塞满了我整个口腔,不知不觉竟从嘴角流了下来。母亲看见我那副馋样,叫我到灶房去。可是,面条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我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一动不动,眼巴巴地看着舅舅吃着面条。母亲说灶房里还有一碗呢,我一听,犹如一只饿狼飞快地奔向灶房,双手接过母亲给我的那碗面条,狼吞虎咽地咥了起来。
由于吃得太急,不小心将一根面条掉在地上,我顺手捡起这条沾满灰土的面条,准备把它扔出去,母亲一个箭步扑了过来,一只手夺走我手中的那根面条,另一只手顺势给了我一个大嘴巴子。摸着发烫的脸,委屈的泪水从手缝里流了出来。舅舅进来赶忙拦住母亲,并劝慰我:“乖孩子,别哭了,你妈打你不对,不过,她也是教育你不要随便浪费粮食。农民种粮食多艰难的,很多人肚子还吃不饱呢。所以,你一定要懂得爱惜粮食,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浪费。”
在舅舅和我说话的时候,我看见母亲把那根掉在地上的面条放在水里涮了涮,送进了自己的嘴里。
舅舅继续说:“你应该学过‘谁知盘中餐’那首唐诗吧?”我连忙点头称是,并且立即给他大声背了一遍,舅舅直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浪费过一粒粮食。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过了不惑之年,可每当吃饭的时候,我总能想起母亲的教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任何时候,都要爱惜粮食,不能随意浪费……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