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本报记者王星
  “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先。”从古至今,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对粮食非常重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代代传诵;在西府地区也流传着“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的农谚,它警醒世人要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节约粮食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却蕴含着大哲理。古人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周灭商后,鉴于商纣酒色误国,周颁布了严厉的禁酒令《酒诰》,主张饮之以礼,并专设刑官,要求人们不得任性饮酒,减少酿酒,节约粮食。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诫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家训。西周时期,周公受封鲁国,因周公需辅佐君王左右,长子伯禽便代为受封。周公在家书中告诫伯禽要态度谦恭、生活节俭、时常敬畏。西府农谚“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就是先辈崇尚节约精神的一种传承。
  珍惜粮食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庄稼人知道耕田的不易,从开始犁地、播种、施肥,种子发芽到长出小苗,再到除草、浇灌,直至收割,一粒粒粮食是靠无数的汗水换来的。在西府地区,很多人家的长辈是不允许孩子浪费粮食的,要求吃饭的时候不能在碗里留有剩饭,一颗一粒都要吃干净,通过家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养成“俭以养德”的好风尚,培养孩子爱粮食、爱节约的习惯。
  浪费饭菜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亵渎”行为。对于一时吃不完的饭菜,只要放不坏,能打包的全部打包带走,这其实也是一种就餐礼仪,而“光盘行动”作为小餐桌上的大文明,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倡导。其实,良好的餐桌礼仪是对尊重劳动、珍惜粮食这一良好社会风尚的自觉践行。人们必须警醒起来,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自觉把节俭节约的理念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