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综合
第08版:西秦视点
标题导航
|
关于印发《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十大提升行动》的通知
产业脱贫增效富民提升行动
就业创业稳定增收提升行动
易地搬迁安居乐业提升行动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就业创业稳定增收提升行动
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巩固就业脱贫工作成果,建立就业创业长效机制,实现稳定增收。
一、按需求精准制定培训和招聘计划。“四支队伍”和各级帮扶干部每月定期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每季度开展一次需求调查。建立“宝鸡就业”手机APP服务平台,实现手机报名,切实解决生源组织难和在外打工人员报名难问题。坚持以需定培、以需定岗,根据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和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和招聘计划、清单和培训项目、岗位信息库,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定期向镇街及帮扶干部、相关人员发布各类培训和就业信息,推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
二、全面开展中长期技能培训。采取市级集中办班和县(区)办班相结合,扩大中期技能培训规模。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年龄放宽至男16-50周岁、女16-45周岁,对参加本地企业用工紧缺工种“订单式”培训的可适当再放宽年龄。组织引导“双返生”接受技工教育,促进新生代劳动力技能就业。
三、推进培训就业“二合一”。组织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以工代训,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各级培训机构要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就业培训和线上培训,提高就业质量。
四、有效整合就业培训资源、项目和资金。市县成立中长期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整合人社、农业农村、教育、文旅、商务等部门培训资源、项目和资金,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行统一组织、各尽其能、各计其功,持续抓好贫困人口免费培训。
五、全面推进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巩固提升12个县级和40个镇级创业中心标准化建设水平,2020年新建49个镇级创业中心。鼓励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回乡创业,支持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创业就业,培育“返乡创业带头人”。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文化旅游、特色手工艺等新业态,通过大力培育小微企业、合作社、居家手工艺作坊、村镇工厂(社区工厂)等形式,实现群众“村镇生活、村镇就业”。同时,加大市内各类用人单位的协作,定期开展用工招聘。
六、提高培训就业组织化程度。改进招聘方式,县(区)要定期将招聘会开到贫困人口较多的镇村,探索组建政府或社会性劳务扶贫公司,发展各类劳务合作社,有组织地为贫困群众做好培训就业服务工作。推广优化线上招聘服务,开展网上招聘、视频招聘、电话招聘、远程面试等线上招聘活动。加强与输入地有效对接,做好外出务工服务保障工作。
七、持续做好公益岗位就业。规范公益岗位设置,建立稳定的政策资金保障机制。各级人社部门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人员,及时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八、实现“零就业”贫困家庭动态清零。明确联户帮扶人员,建立健全“一对一”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对每季度摸排出来的“零就业”贫困户,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公益岗位托底安置等帮扶措施。
九、强化就业后续服务。政府各级培训指导服务机构要健全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解决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对已就业的跟踪开展稳岗服务,对失业的提供精准就业帮扶。进城农民工失业后,可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
十、加强组织领导。人社部门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分解任务,落实项目资金,创新工作方式,定期开展培训就业评估,巩固提升就业脱贫成果。财政、农业农村、教育、扶贫等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