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综合
第08版:西秦视点
标题导航
|
关于印发《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十大提升行动》的通知
产业脱贫增效富民提升行动
就业创业稳定增收提升行动
易地搬迁安居乐业提升行动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产业脱贫增效富民提升行动
持续巩固产业脱贫成果,深入推进区域特色现代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筑牢贫困群众产业增收基础。
一、不断完善“五级”产业规划。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2016年以来扶贫产业发展情况全面评估,按照做好“三绿”文章(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加工),实施“三品”工程(品种、品质、品牌),促进“三产”融合(一二三产业)的思路和全市“3+X”产业布局,注重发展长效产业,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县、镇、村、户“五级”产业发展规划,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方向,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加快打造以渭北塬区苹果、秦岭北麓猕猴桃为支撑的果业板块,以千阳、陇县为核心的奶山羊板块,以川塬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板块,以南北二山、西部山区为引领的特色产业板块,促进扶贫产业精准到村到户。
二、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坚持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与能人带动相结合,以“补断带、强板块”为重点,按照“村有示范户、镇有示范村、县有示范镇”的思路,采取整村、整镇、整区域推进的方式,建设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围绕落实“五级”产业发展规划,实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化推进机制,建立年度项目库,推行台账式管理,明确建设任务、进度要求和责任主体,整合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每个镇至少建成2个以上示范基地,加快产业特色化、规模化、现代化步伐。
三、推广贫困户产业发展“嵌入”模式。对贫困户产业发展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户户排查,摸清产业发展状况和风险隐患,继续落实产业发展补助政策和技术帮扶措施,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与直接受益水平。按照“分户生产、订单收购”“反租倒包、合作共建”“入股分红、企业搭载”“集体带动、抱团发展”等方式,将贫困户牢牢嵌入产业板块、经营主体、营销网络、科技体系,提高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稳定增加产业收益。
四、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大力实施“十园百企千亿”工程,继续扶持壮大104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大7个食品加工园区招商引资力度,从项目资金、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支持,扶持和氏乳业、海升果汁、陕果集团、齐峰果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家庭农场、能人大户通过流转土地、技术辐射、销售服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五、规范合作社运行管理。集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合作社专项提升行动,每个县农经站固定2-3名专职辅导员加强指导。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吸纳贫困户参与等方面提高依法规范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空壳社”“休眠社”等专项清理,每年开展市级十佳和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对自主经营的集体经济合作社,探索建立村财镇管、第三方机构代理记账、财务公开等制度;对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形成集体经济的,要与经营主体完善资产权属、收益分红、资金返还、带贫益贫等合同约定,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有效防控经营风险。
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权责明确、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化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农村土地流转,对移民搬迁旧宅基地复垦等新增土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对统防统治、环境保洁、道路养护、基础设施管护等政府可购买服务,优先由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制定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专业管理团队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激励奖励政策,合理合规设置管理股,调动集体经济理事长、生产管理人员积极性。探索推广千阳县县级苹果、奶山羊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模式,既扩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保证扶贫资金保值增值,又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七、深入推进产销对接。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的问题,发挥贫困地区生态优势,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立贫困地区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目录,参加全省“三年百市”农产品营销活动,锁定目标市场举办专题推介会,在国内大中城市开设直营直销店,建立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与贫困地区稳定对接机制。加快田头市场、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物流等设施建设,建立电商服务站点,在天猫、京东、苏宁开设宝鸡馆。研究建立扶贫产业市场信息监测和发布机制,把消费扶贫纳入徐宝扶贫协作和对口扶贫工作范围。
八、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各级培训发展规划,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贫困群众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充分利用“两地三方”工作机制,共建农业产业试验站(基地)。组建产业专家团队,结对开展技术服务。完善技术帮扶110指挥体系,向每个贫困村选派2-3名产业发展指导员,点对点指导产业发展,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都能掌握2-3项实用技术。
九、加大生态扶贫促脱贫力度。通过生态管护就业精准扶持一批、生态政策直补精准激活一批、生态建设劳务精准带动一批、绿色产业发展精准助力一批,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规范生态护林员管理,完善林地入股、劳务用工、订单生产、联合经营等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嵌入特色经济林、林下种养、苗木花卉、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发展链条,带动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多元增收。
十、有效防控产业发展风险。做好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风险分析预测和防御工作,建立预警信息会商发布机制,指导农户做好物资、技术等应急储备,规避产业风险。推广苹果、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对所有带贫主体进行定期风险监测评估,跟踪生产经营情况,督促制定风险防范处置措施。带贫主体要建立风险内控制度,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共同化解产业扶贫风险。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农业部门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每年制定专门工作计划,细化分解任务,落实项目资金,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巩固提升产业脱贫成果。林业部门按照相关要求,切实抓好生态扶贫工作。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