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西秦视点
第04版:文化周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综合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专版
标题导航
|
竞展宝鸡书法风采
“青铜”情怀染翰墨
以刀为笔亦传神
笔墨浓淡总相宜
书法研习一直在路上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楷书作品入展者李虎平:
书法研习一直在路上
本报记者于虹
1983年出生的李虎平,第一次参加“国展”就崭露头角。他说,这次有幸入展,是对他研习书法十几年来的肯定。
李虎平自幼喜爱书法,而真正开始学习是从18岁起,从临摹颜体开始,到研习魏碑,多年来从未间断,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将楷书融入魏碑,并加入草书的笔法,让他的楷书作品增加了灵动之美。
说起这次参展,李虎平说,练习书法这么多年,入“国展”一直是他的梦想,可是他从来没参加过大展,对于本届“国展”,他心里有些犹豫,可一想到本届“国展”是在家门口举办,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于是,他开始精心准备,从内容到尺寸都用了很大心思。最终他选定了楷书《书谱》目录,来参加本次“国展”。在准备的几个月时间里,李虎平始终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在截稿前两天,他终于静下心来,告诉自己必须拿出最佳作品,即使不能入展也要尽心尽力。他从头天晚上开始,一直写到次日凌晨4点多,终于在第三次创作中一气呵成,天亮后,他就将作品寄了出去。
寄出作品后可以说还有一场心理战,自己不断说服自己:尽力就好,顺其自然,尽量心平气和地等待评选结果。最终,李虎平等到了让他惊喜的面试短信。
面试当天,李虎平早早来到宝鸡会展中心,怀着激动的心情通过层层安检。当进入到场馆内,看到他身边的众多高手后,他一下子又紧张起来。他告诉自己要静下心,当他开始书写面试要求的内容时,身边走来两位评委,指着他的字说“这个字不错”,李虎平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最终正常发挥完成了当天的面试。他说,研习书法没有止境,他要坚持走好这条路。
“国展”面试期间,不少在外地的老师、朋友来到宝鸡,他们都感受到了宝鸡人的热情,而且赞叹面试准备工作非常到位,让他们有了“回家”的感觉,这是李虎平最感动的事。这些人在面试结束后,参观了青铜器博物院,看到青铜器上珍贵的铭文,了解到宝鸡厚重的历史都赞赏不已,认为宝鸡作为本届“国展”的承办地实至名归。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