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见证历史的棋盘山
◎杨烨琼

  若站在岐山县五丈原诸葛亮庙向东南方向望去,不远处有一座尖瘦的高峰,人们叫它“棋盘山”。
  “棋盘山”名字的来历,和三国时的一段历史和后来的民间传说有关。
  据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载:“建兴十二年(234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出北谷口,延(即魏延)为前锋。”这次的蜀、魏两军对垒,双方将帅都是名人:诸葛亮和司马懿。诸葛亮率十万大军沿褒斜古道出斜谷屯兵五丈原,隔渭河与司马懿的十万大军对阵。
  当地民间相传,当年诸葛亮的中军大帐就设在五丈原豁落城的“细项腰”处。现此处尚残存有古城址遗迹。
  诸葛亮的中军大帐设在此处,距离南去山中的那座尖瘦的高峰不远。传说诸葛亮常进山登高观察渭河对岸曹魏军队的动向,此山峰虽不是很高,山顶略平,但若在晴日登山顶向北而望,不仅五丈原中军大帐等尽收眼底,连河对岸魏军的举动也一目了然。于是诸葛亮便常常到此,观察对岸军情,思考对策。
  诸葛亮此次率大军出斜谷驻五丈原,目标直指长安。鉴于此次出军,后勤补给主要依靠褒斜古道,然而500里古道要翻越秦岭,路多险阻,后勤补给特别困难,所以宜于速战速决。然而司马懿也非等闲之辈,蜀军虽多次挑衅叫阵,以至于诸葛亮送他巾帼之衣相羞辱,司马懿都淡然对之,高挂免战牌。司马懿想的是:远道出师的蜀军随着粮草的大量消耗、补给的艰难与不足,自会不战而退。两个棋逢对手的军事家各自将对方的意图明了于心。对此状态,诸葛亮一直闷闷不乐,苦于没有良策以对。
  这一日,诸葛亮再次来到他常去的那座山顶,瞭望一阵,见此地橡林环抱,峭峰孤立,清风微起,景色宜人,心中略有欢欣之意,看过一阵景色,他不觉有了困乏之意,于是便靠着大树,盘腿而坐,不觉间竟入了梦乡。
  忽然,只见一位白发银须的老者执杖徐行,飘然而至,其面慈和蔼。老者走上前,对诸葛亮说道:“山川秀美,登高凌云,实福美之地。此处相逢,何不对弈几局。”
  于是老者出杖就石,杖触石有痕,刻画出了一个别异的棋盘。老人稍嘱,两人即各以枝、石为子,你来我往,竟也得趣。只见老人进而有度,退而不乱;攻中有守,守中有攻,攻守有方,自如酣畅。诸葛亮心中很是赞佩。在最后一局对弈中,一开始老人便设局故意显漏,诱诸葛亮上当。看着诸葛亮不知不觉进入了设好的圈套,老人看着败局已定的诸葛亮哈哈大笑,飘然而去……
  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一下惊醒了梦中的诸葛亮。他急忙往石上一看,只见石上棋盘清晰可见,棋盘之上石、枝残局依然在目。诸葛亮惊讶之下环顾四周,并不见梦中白发银须的老者,只有风拂树叶沙沙作响。
  细想梦中情景,诸葛亮猛然悟到了诱敌深入、打破僵持局面的策略,大喜过望,随后急忙下山,确定了诱使曹魏来攻的办法。
  “……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三国志·蜀书》)一副打“持久战”的做派。据三国演义所载及民间传说,诸葛亮又布下几处疑惑对方的大土堆,上面撒些许粮食,引诱鸟儿们在这些“晒粮冢”上欢歌跳舞。鸟儿们的倾情表演,让渭河对岸的司马懿坐不住了,想要偷袭,以断诸葛亮的“粮草”。
  于是,司马懿不知不觉地钻进了诸葛先生的圈套,这才有了《三国演义》中“火烧葫芦峪”的精彩。如今,五丈原附近的三国古战场葫芦峪、诸葛晒粮冢、粮楼山、豁落城等地名似乎也印证着那段精彩的历史。
  民间流传,是那座尖瘦的山峰成就了诸葛亮的智慧,也成就了一段精彩的历史传说。于是人们就将那座山顶画着棋盘、诸葛亮在梦中与白须老人下过棋的尖瘦的山峰称为“棋盘山”,世代流传,这便是棋盘山的来历。
  从棋盘山下的龙泉塬村向南走不远,就可以到达棋盘山。若登到棋盘山顶,还可以见到石头上刻画的棋盘。站在棋盘山顶,周围橡树丛丛,山风吹来,沙沙作响,风轻时,隐隐约约,如衔枚夜行;风急处,如大军过境,有草伏木折之感,让人心生慌悸。
  遥想当年诸葛亮在此处,遥望渭河对岸十万曹魏大军,手中的棋子是何等的难以落下!
  一个时代智慧凝聚的诸葛先生到最后虽还是未能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一代将星,也陨落在五丈原瑟瑟的秋风之中,但历史的严谨和民间传说的精彩相得益彰,让这史志中的一段遗憾不再枯涩,也让那张伴着日出月落、花开草谢的奇异棋盘在那高峰之上不再孤独!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