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惠安
我们身边一些人离周原大地很近很近,但和曾经轰轰烈烈的西周盛世又仿佛很远很远。除了“太公钓鱼”“武王伐纣”的历史典故外,就只剩下《封神榜》中的神话传说了。
然而西周历史文化在国外却声名不衰。曾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岐阜市派出摄制组专门来到岐山,寻访他们的文化之根。史载日本战国时代强人织田信长欲图霸业,有高僧建议他效仿周文王起于岐山一统天下的故事,另起地名。织田信长在“岐山、岐阳、岐阜”三个候选名字中,认为“岐阜”一词中既有“岐山”又隐含“曲阜”,遂将隐居的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
近年来,西方有学者对周公的历史贡献给予极高评价,认为他将中华民族早期的文化礼仪、政治制度等文明遗产以法律的形式集纳、规范,使其得以千年传承、发展、丰富,让整个人类社会受益共享。可惜,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国人对西周文化莫名其妙地讨伐和忌讳,以至于灿烂的西周文明出现割裂扭曲和断层,逐渐尘封于历史角落。
新华社记者牟柏苍的《中华文明的早晨——西周史说》摆在面前,让我激动振奋,同时又肃然起敬。其立意之高远、结构之恢宏、史料之丰富,令人拍案叫绝。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撞开了一扇中华历史文化宝库的大门,向世人呈现了周文化历史的辉煌与灿烂。
一群功勋卓著的先哲从这扇大门中缓缓而来——
古公亶父等周族先辈的拓荒迁徙,创建周原“圣都”,缔造了中华文明的第一处精神家园;东南文明的传播开拓人太伯、仲雍,让贤奔吴,开拓吴越,完成了商周中原文化与江南土著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中华礼仪的集大成者周公旦,摄政平乱,制定礼乐,规范伦理,其披肝沥胆之诚、吐哺握发之劳,令天下归心;“一带一路”的先行者周穆王,西征昆仑,巡游天下,开拓了中原与西域最早的交流……
先哲圣人们炼成的文化财富结晶,呈现在世人面前——
成康之治的核心——“天人合一”“爱民如子”的民本意识和勤政简朴、开拓进取的治国理念;礼仪之国教化民众的方略以及慎用刑罚的法制意识;以伦理为核心的婚姻规则和“六书三礼”的婚配程序;最接近民众生活的,是西周创立的国学、乡学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中国早期教育体系;卫生保健观念、医疗管理制度等,甚至酒文化、服饰文化都趋于成熟。
对于上述文明礼制的创立和规范,本书不仅收集整理提炼,更有思辨性的解析与推理,如其中第六章第五节“由成康之治肇始的中国五大盛世”,追溯并厘清了文景之治等五大盛世与成康之治的渊源。
应当说,本书揭示的不仅仅是一座历史宝库,而且更像一座地下博物馆,漫步其中,看到的每一件珍藏都折射着中华民族黎明的光辉。
牟柏苍对西周历史的探索研究堪称一次极为艰辛的“长征”。
2009年,牟柏苍应国家出版部门邀请撰著《中华文明的早晨——西周史说》一书,属国家历史文献类文图综合型重点图书项目,拟由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他经过史论考证、田野考察、实地采访、专家访谈,提出六大改编思想:一部帝国迁徙史,一场历史盛世“成康之治”,一座世界古都“丰镐二京”,一大西周疑案“太伯奔吴”,对世界文明古国比较分析,九大西周人物评述。
2016年他在书稿初成之时,又开始着手对本著内容做同步研究改编,定名为大型文献史诗纪录片《大周天下》。他多次与西安、上海、北京、中央电视台等地史学界和影视界座谈论证,形成了纪录片摄制大纲、十集综述、140个拍摄场点等三套方案。
随着《西周史说》一书的出版,日本NHK电视台闻风而来,其国际部部长、总编辑和董事两次专程来西安与他交流摄制和在日本的播出事宜。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部和央视纪录国际等部门也和作者讨论本片的策划、编导和播出等。原著出版和纪录片改编摄制,引起了西周故地学术界和影视界及文化产业公司的关注。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对本片改编摄制也予以肯定并提出积极意见。
《西周史说》和《大周天下》纪录片写西周、说陕西、论中国、看世界,是“对号入座”传播陕西声音的跨时空、跨国界的文献史诗的重磅作品。其摄制和境内外播出,无疑具有一定的国际价值、社会价值、史学价值、宣传价值和市场开发价值。
(董惠安:陕西资深传媒人、作家,《秦风》杂志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