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从母土汲取文化自信
◎白麟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也再一次高屋建瓴地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时代的思想高度。
  今年三月底,我参加了中国作协在重庆举办的全国青年作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通过再学习,我对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化自信从大的方面讲,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持续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还在全球范围内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史无前例地展示出大国崛起的风采,我们焉能不自信?
  从小的地域角度而言,文化自信就是重视自己的“传家宝”,珍惜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自己脚下的母土。杜绝一味崇洋媚外的恶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走与众不同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让文化自信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相得益彰。
  巍巍秦岭,汤汤渭水。生活在这片生长史诗的沃土,作为决心毕生从事文学写作的人又有何理由不文化自信呢?我觉得从老祖先那里薪火相传的好东西很多,就看你如何继承、如何弘扬、如何发展了。笔者半生工作、生活在被《诗经》赞美的“月无月无周原”之下,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也想从厚重的历史文化富矿中吸纳文学遗产,最起码也得敝帚自珍吧。有鉴于此,自己近些年来一直从事有关《诗经》的新诗写作。十年寒窗,一部收录70多首“新诗经”诗作和一部9幕乐舞诗剧《诗经赋》的主题诗集《附庸风雅——对话〈诗经〉》总算结集出版,了却了我多年的一桩心愿。欣慰的是,这本沾了周秦文化之光的作品集,也得到省上的重视,先后被列入陕西省委宣传部2014年度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2017年省作协“陕西青年作家走出去”丛书第一辑,2018年还被省作协推荐参评鲁迅文学奖诗歌奖。
  回望自己30余载一直笔耕不辍,但坚持写作到现在,有时反而苦闷彷徨,似乎处在一个瓶颈期,找不到攀升的方向。通过反复学习,我感觉自己找到了创作的源头活水,我从地域文化遗产的小洞天看到了头顶的大阳光。
  我个人以为,一个作家的文学之路应该有四个阶段:从自发写作到自我写作容易,要迈进到自觉写作就相当困难了,而想攀越到自由写作的最高境界何其艰难。我现在要做的是,尽早走出自我写作的泥沼,用文化自信给予的力量进入自觉写作的征程——“面对土地/我想潜得再深些/滤掉浮生/只剩日月、江山,和心跳/勾勒祖国的骨血……”
  (作者系宝鸡日报社副刊部主任,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