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老疙瘩村:祖辈相传的铁手艺
本报记者张琼

  铁马勺、炕门、锄头、镰刀、斧头……这些服务于生活的小“铁货”家什,至今在西府农村中仍被广泛使用。凤翔县陈村镇老疙瘩村就是一个铁匠聚集的村庄,其生产的“铁货”出现在当地农贸市场以及甘肃等地。如今,铁匠行当日渐式微,但炕门、马勺等物仍为西府人所使用。
  顺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我们在老疙瘩村找到了铁匠张有昌。张有昌介绍,老疙瘩村的铁匠人经历了从传统打铁转向铁制品加工的过程,过去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打铁的火炉子,村里打铁声响个不停;上世纪90年代后,大伙开始从城里买铁材料,转而从事铁制品加工,制作铁制品曾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村里坚持打铁的铁匠仅剩六七名。因为铁制品加工费力气、挣钱少,一天打铁下来,手震得生疼,许多年轻人不愿再继承父辈的老手艺。
  张有昌边讲边制作铁马勺,马勺是西府人舀水、浇菜的常用物品,销路不愁。张有昌先从城里买来上好的铁皮,然后将铁皮裁剪成圆形,再将圆形铁皮放在有凹槽的铁架上,用铁锤沿着凹槽锤打铁皮,将铁皮锤打成一个光滑美观的马勺。紧接着,张有昌选出一小块铁皮边角料,用钳子将两边一卷,钉在马勺上做成手把。任玉信曾经也是位巧手铁匠,他说:“一个铁马勺能卖八至十元钱,一个好铁匠一天可以打40多个铁马勺,除去成本一天能挣200多元钱。打一天马勺下来,手掌的虎口位置被震得发麻,手心汗津津的。”
  西府农村几乎家家有炕,有炕就得用炕门,铁匠张金续擅长制作炕门。炕门要做平展,栓子要安合理,就少不了反复敲打。张金续制作的炕门不仅卖到宝鸡平原地区,还销往陇南地区,大家都夸他制作的炕门好用、污染少、美观。
  如今,有些人看不上这些打马勺、做炕门等小手艺,认为这是费力气、挣小钱的事儿。这些服务于农村生活的小物件,虽然不起眼,但不可或缺,正因此,老疙瘩村的铁匠仍然在花力气、费心思,制作马勺、炕门等小物件。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