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上世纪40年代的春天张洁在蔡家坡挖野菜
本报记者于虹

    随着气温升高,宝鸡田间地头的野菜轮番登场:荠菜、白蒿、蒲公英、灰灰菜……这些野菜中,荠菜受到许多宝鸡人的喜爱。《诗经·谷风》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陆游写诗对荠菜大加赞叹:“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当代著名作家张洁在《挖荠菜》一文中也表达了对荠菜的无限深情。其实,张洁童年时代挖荠菜的地方,不在别处,就在岐山县蔡家坡镇的草坡村。
  1942年,因为战争,平汉铁路郑州扶轮中学迁至蔡家坡,学校把校址选在了草坡村上面的龙泉寺。在铁路部门当小学教员的张洁母亲,带着幼小的张洁,从遥远的东北老家几经辗转,也来到了宝鸡。草坡村沟西畔的两孔窑洞,从此成了张洁童年和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
  宝鸡的山水,在张洁面前构成了一幅阴郁和明丽交织的童年风景。因为掰了人家地里的玉米棒子被看青人追打,慌不择路地跳进小溪躲避,上岸后不敢回家,独自一人游荡在暮色笼罩的田野。在一名孤立无援的女童眼里,再好的暮色也变得有些阴郁和落寞。
  在《挖荠菜》里,她笔下的西府村庄又是美好而静谧的。她写道:“太阳落山了,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寺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了,那钟声缭绕耳际,久久、久久不能淡去;羊儿咩咩地叫着,放羊的孩子赶着羊群回家去了;家家茅屋顶上,升起了缕缕炊烟,飘飘袅袅,薄了、淡了、看不见了。就连一阵阵的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田野里升起一层薄雾,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凹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掉进了深不可测的神秘和沉寂里。”
  就在这样的村庄里,每到春天,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张洁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在田野里挖荠菜,不时看看叽叽喳喳的小鸟,以及花儿、蓝天、白云。把荠菜挖回去后洗净加入玉米糊糊里,张洁感慨:“真是无上的美味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