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1931年春孙蔚如走栈道翻秦岭
本报记者祝嘉

    “世运际玄黄,策杖出凤翔。崎岖陈仓道,春深岭头霜……”1931年春,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第17师师长孙蔚如,率领部队从凤翔经宝鸡走栈道翻越秦岭进入陕南,随后用一首名为《率师赴陕南》的长诗叙述自己沿途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宝鸡是陈仓故地,刘邦曾在此袭楚,诸葛亮曾在此伐魏。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土地,国民政府却一再妥协退让,转而将矛头对准自己人,于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即使地处西北的宝鸡,也笼罩着悲凉、颓废的气氛。孙蔚如在这首诗中,流露着对昏愚政府的痛恨、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对历史典故的追忆和对古代贤良的思慕。
  孙蔚如1896年出生于陕西省咸宁县豁口村(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他从小博览群书,立志献身革命。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举起护法旗帜,陕西革命党人起义响应,组织陕西靖国军。孙蔚如随即投笔从戎,在第三路第二支队第1营任连长,参加了配合南方的护法战争。1921年,陕西靖国军在北洋军阀的分化瓦解下,纷纷接受军阀改编,唯一坚持革命旗帜的只有杨虎城部,孙蔚如于次年转入杨部任第5营营附,旋任营长。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7月,蒋介石任命杨虎城为国民革命军讨逆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负责攻打洛阳和潼关。孙蔚如奉命率领部队将抄杨虎城部后路的刘汝明部击溃。9月,孙蔚如又带领部队参与攻打洛阳和潼关,乘胜进入关中。入陕后,第十七路军整编,孙蔚如任第17师师长。1931年春,孙蔚如击败驻陕南的刘存厚、田颂尧等川系军阀,平定陕南。《率师赴陕南》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抗日战争期间,孙蔚如率领三万陕军与日寇在中条山展开浴血奋战,最终以惨痛代价守住了中条山,用血肉之躯保卫了关中,体现出“陕西冷娃”的赤胆忠心。1945年9月18日,孙蔚如作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在武汉接受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后,孙蔚如将军眼见蒋介石力主内战,营私独裁,便连电辞职。1948年秋,蒋介石威逼他去台湾,他决心脱离蒋氏,于是举家避居杭州。1949年春,他在中共组织的掩护下抵达北京,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怀抱。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